湯雅崎
摘要:教育肩負傳播知識重任的同時,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攝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閱讀教學的目的旨在交際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即能有效地獲取書面信息,并能對信息進行主動分析,積極推理和有效評價。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決定了英語學習能否更好地開展,沒有良好閱讀能力的英語是行之無效的語言。
關鍵詞:英語閱讀;閱讀策略;閱讀技巧
一、英語閱讀教學總要求
《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閱讀能力有明確的規(guī)定:
七年級的學生能正確朗讀課文,在理解簡短的書面指令同時,能根據(jù)要求進行學習活動。能夠讀懂簡單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在初步掌握使用簡單的工具書之后,自主使用到閱讀中,英語閱讀量的要求是四萬詞以上。
八年級的學生能夠連貫地、流暢地朗讀課文,并能讀懂說明文等應用文體的材料;能從簡單的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理解大意;同時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理解并解釋圖表提供的信息和簡易讀物中的事件發(fā)生順序和人物行為。除此之外要求讀懂簡單的個人信件,使用英漢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閱讀理解,英語閱讀量應累計達十萬詞以上。
九年級的學生要求能根據(jù)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理解段落中各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閱讀文章后能快速找出文章主題,理解故事情節(jié),預測發(fā)展和可能的結局。對閱讀文體提升到能讀懂常見文體的閱讀材料,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對工具書要求能靈活運用,閱讀量應累計達到十五萬詞以上。
英語閱讀也遵循量變產(chǎn)生質變的規(guī)律,只有足夠數(shù)量單詞量的積累才能有閱讀能力的形成。教育專家在閱讀本質、閱讀教學的理論與模式、學習者學習的心理機制、方法與策略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對英語閱讀能力的要求不僅是英語學習的目的,更是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和途徑;英語閱讀技能不僅是最重要的語言技能之一,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技能之一,是發(fā)展其他語言技能的基礎和前提。
二、閱讀策略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重復性:心理學中的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進程并不是均衡、突兀的。在記憶的初期階段,遺忘速度快,而后會逐漸緩慢。根據(jù)這個原理在進行閱讀策略教學的時候要不斷反復使用。
針對性:人的學習與接受能力的不同,決定了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的差異,同樣的事物,有些學生理解接受快,有些學生接受較慢,甚至不能理解。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學法指導。
漸進性:教師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簡化難點,逐步展開。
三、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1.培養(yǎng)課前預習能力
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是課文的預習,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中的課文的學習,大多是結合生活實際、圖文并茂的內容,對于學習者不是負擔,而是在學習中享受樂趣過程。在預習中,學生把已有知識結合技能,在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教材的疑難問題,標記出來,帶著這些問題上課,而不是迷茫一臉上課,其效果可想而知。這樣,使學生的針對性更強,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聽課效果。同時也便于教師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開展預習前,學生應該知道:先自學課文這部分在單詞表中出現(xiàn)的生詞和短語;之后瀏覽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題句,或說出段落大意;再讀,劃出疑難點;最后,針對問題找出答案和重點句;
2.充分利用教材開展閱讀訓練
課堂是教授知識的主陣地,教材是指導、培養(yǎng)閱讀能力重要的教學手段。在閱讀課課堂教學中可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注重活動過程,可以用“生讀—師講—師讀”;注重教材的處理,可以用“合—分—合”;注重知識的層次,可以用“粗淺—深入—應用”,這些模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結合應用。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可采用“五步”法:“提出問題—開展閱讀—獨立思考—復述文章—解決問題”,這五步可靈活多變的應用。通過這幾個步驟的講授與運用,把教師和學生的活動相結合,將文章的語言形式和其思想內容相連接。讓學生參與自主自覺地學,在學習中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3.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
在英語閱讀訓練中,僅僅通過教科書中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而實際上沒有教師會這樣操作。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讀物。因此,由教者選擇適合所教學生的閱讀材料,也能夠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
教者在給學生選擇材料時應注意幾點,首先,選的材料要有趣味性,有趣味的材料即使學生不太懂,在講授的過程中靠聽取別人整體理解和翻譯之后,能很好地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閱讀興趣,從而開展自主閱讀訓練。其次,材料難度要適中,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再者,題材要廣泛、要多樣,通過文章的閱讀開闊視野。最后材料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可涉及國內外自然歷史、科學技術、趣聞、環(huán)保、旅游、時尚等話題。廣泛和深入的閱讀,有利于學生對英、美等國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習慣及英語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的了解,還有利于掌握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并且開闊了視野、開拓了思路,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科整體感知度的深入。
4.掌握閱讀技巧
《賣油翁》中“唯手熟而”,告訴我們賣油也須有技巧。英語閱讀也須要一定技巧,我們所熟知的skimming,scanning,careful reading都是行之有效,百試不爽的技巧。學習者應在掌握技巧的基礎上熟練應用于英語閱讀。
教師要能夠把這些閱讀策略教給學習者,并對閱讀策略開展理論性指導,讓學習者掌握策略并能應用于具體閱讀文章中,鼓勵學生多用,自然而然地在用中學習并掌握。閱讀教學中一定輕語法和詞匯的學習,著重點放在通過閱讀,獲取新的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決定了英語學習能否更好地開展,沒有良好閱讀能力的英語是行之無效的語言。掌握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技能,進行有效的閱讀課教學,總結課堂閱讀教學的最佳策略是每名一線教師應該從事的探索。
參考文獻:
[1]益文杰,王海東.影響英語閱讀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10 (2):56-58.
[2]《英語新課程標準》[M].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