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險峰 李曉嵐
摘 要 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全面啟動和開展大學生“走下網(wǎng)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已經(jīng)進行了多年,本文針對高校開展“三走”活動的現(xiàn)狀,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為構建“健康校園”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三走” 高校 課外體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目前,我國大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抓好大學生的健身活動,對實現(xiàn)國家全民健身計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為此由共青團中央聯(lián)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lián)提出了大學生“走下網(wǎng)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活動,把“三走”活動作為重點工作專項推進,開展了大量豐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工作。然而熱度過后并不能使學生自覺地“三走”,終身體育的理念也尚未形成。因此,調查分析其原因找到解決方案是發(fā)展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構建“健康校園”,全面推進“和諧校園”實施,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1影響因素分析
1.1影響學生參與“三走”背景下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阻礙學生參與“三走”背景下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較多,主要集中在學業(yè)很重,身心疲勞,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運動;其次是身體較弱,不宜參與,懶得運動等等;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活動本身不具有吸引力,不能夠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得到放松,不能愉悅身心;此外,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差,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不強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在活動組織中應高度重視這些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最大限度的降低影響力度。
1.2影響高校開展“三走”背景下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
在影響高校開展“三走”的主要原因調查中,學生認為主要是活動宣傳力度不足,學生對“三走”的認識不足,“三走”活動的開展也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而對教師的調查顯示主要原因是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夠,多數(shù)老師認為只要領導重視,各種體育活動都比較容易展開。其次,參與者對活動的喜愛程度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體育活動開展的方式較單調,開展項目以傳統(tǒng)體育類項目為主,開展娛樂性體育活動密度低,一些體育設施、經(jīng)費投入不足等原因,使學生對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淡薄,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參與率。因此可根據(jù)影響的程度大小,因地制宜的提出對應相關對策,為深入貫徹落實“三走”的號召打下堅實基礎。
2對策研究
2.1加大領導重視程度,提供物質保障
高校領導應高度重視“三走活動”,并給予大力支持,進行資源整合,為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堅實的政策和物質保障。要做好保障制度,在激勵機制、組織機制、保障機制等方面下功夫,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設立體育社團工作專項經(jīng)費,建立“品牌活動重點扶持、傳統(tǒng)活動引導創(chuàng)新、小型活動基金補助”的支撐體系,并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多渠道籌措活動經(jīng)費,依據(jù)實際需要為活動配置體育設施和器材,優(yōu)化活動場地、設施的開放與使用制度,盡可能為學生體育活動提供便利的條件和保障。同時形成高?!叭摺被顒涌荚u標準,學生個人參與體育鍛煉情況形成“第二成績單”進檔案,做為學生在校評獎評優(yōu)的一項重要依據(jù),確保有計劃、有節(jié)奏地推進這一活動,取得實效。
2.2做好宣傳工作,提高“三走”系列活動的參與度
“三走”活動要在高校廣大師生中擴大宣傳,加強思想引領,營造良好氛圍,提升鍛煉意識。定期開展健康與體育類講座,通過講座讓學生了解體育知識,得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學習體育精神,培養(yǎng)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有一個更加深入且正確的認識。利用班級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媒體手段,直接向全校學生展示運動成果,推送活動信息,在學生聚集的校園網(wǎng)絡和社交網(wǎng)絡上形成點擊熱潮,號召其他的同學加入活動中來,增加活動意義性,營造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濃厚氛圍。
2.3提高活動內容的豐富程度,增強同學對“三走”系列活動參與的興趣
為實現(xiàn)“三走”活動的深入開展,高校應以成立各類運動俱樂部、協(xié)會、社團等為路徑,有效輻射更多青年學生。進一步滿足青年學生多樣化的鍛煉需求,促進學生間的學習交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開展趣味性的各類比賽活動,時尚前沿的流行運動,以及傳統(tǒng)的跳繩、拔河等小團體活動,以學生帶動學生,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體育社團在校園中活躍起來,帶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體育鍛煉的各類活動中,實現(xiàn)活動全覆蓋。
2.4全??倓訂T,發(fā)動校團委、體育教學部門、教師、體育社團以各種形式開展“三走”背景下的課外體育活動
校團委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門,主抓學生的思想工作及學生活動,若思想引導與活動組織相結合,使“三走”呼吁積極鍛煉身體的口號與行為相符,促進學生思行一致。體育教學部門與教師的影響力不容忽視,體育教學部門能提供給學生更專業(yè)更系統(tǒng)的教授學生課外活動的方式方法,教師能保持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是學生學習與模范的典范。校園里多種多樣的體育文化社團分門別類地吸引著不同興趣的學生,發(fā)揮社團的影響力,改進組織形式、活動內容多樣化,提高學生體育鍛煉參與面。
3小結
教育的體制與各階段學校教育實施手段的結合是形成學生某種行為習慣的導向,在大學階段提高學生自我鍛煉意識迫在眉睫。因此高校應通過形式多樣的“三走”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自我鍛煉意識,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參考文獻
[1] 劉明龍.開展大學生“走下網(wǎng)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J].青少年體育,2014(02):2.
[2] 韓艦,孫薇薇,孫宏業(yè).依托“三走”活動,構建“雁群1-2-1”校園體育文化——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86-88.
[3] 徐春霞.“三走”背景下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對策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5(0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