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登珍
摘 要:學困生問題是每位教師都會遇到的難題,在教師眼中學生都是自己的孩子,為了不讓任何學生掉隊,小學語文教師應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解決此類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困生提高自信心,構建互助機制,通過組織各項活動為學困生提供展示舞臺。因此,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應改變以往用有色眼鏡看待學困生的心態(tài),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困生營造一個公平、友愛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有效途徑
隨著我國社會快速發(fā)展變化,人們生活節(jié)奏也變得越來越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許多家長產生焦慮的起源,學生由最初“兩點一線”的生活轉變成每天被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包裹的“小可憐”。正是因為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人生理想都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失去學習興趣,繼而變成一名學困生。為此,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站在學生角度,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促使學困生健康成長。
一、分析小學語文學困生的癥結所在
形成學困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分為外因和內因,其中外因主要是來自于教師、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由于部分教師缺乏責任心,沒有關愛之心,對學困生“特殊對待”,導致其他學生紛紛效仿教師行為,學困生在學校受到排擠,使學生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繼而產生厭學情緒。有些教師則是教學理念過于陳舊,教學方法枯燥乏味,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令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許多家長由于平時工作繁忙,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他們的心理需求,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還有些家長則是因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不能給予學生學習輔導,導致學生在家不能按質按量完成家庭作業(yè)。同時,在物欲縱橫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下,網絡游戲、熱門主播等新鮮事物,無一不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有些學生信奉“讀書無用論”,小小年紀放棄學業(yè),模仿成年人的模樣,做網絡主播。
內在因素則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由于對語言文字缺乏敏感度,導致學生常常認錯、寫錯生字,阻礙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進步,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另外,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會影響自身的語文成績。
二、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困生轉化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全面提高學困生轉化的質量,推動學生長遠發(fā)展,下面筆者將針對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多樣教學,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天真爛漫,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為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讓學困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通過興趣為學困生打開一個充滿色彩的語文世界,使其積極主動探索新知,激發(fā)學困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在語文課堂上主動跟隨教師思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學氛圍中,從原來一個被動學習者轉變成一個主動學習者。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法、提問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等,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另外,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問時,應為學困生降低提問難度,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自信心,然后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問題難度,點燃學困生思維迸射的火花,使其對語文學科投入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亦師亦友,提升學困生自信
教師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語文興趣后,還應多對其進行鼓勵、表揚,使其以更加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將學好語文變成一個追求目標。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幫助學困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借用亦師亦友的關系,關心、愛護學困生,通過良好的溝通、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減少學生對教師的排斥感。教師除了采用提問的形式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之外,還可以通過批閱、點評作文和日記的形式,利用文字留言的形式鼓勵學困生,使其提升寫作自信心,敢于下筆寫作,并在日記中向教師敞開心扉。另外,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犯錯誤時,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對性格外向的學生采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進行勸導,對于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教師應找這類學生單獨談話,尋找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而不是毫不講道理的訓斥。學困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后,逐漸樹立自信,也會更加積極活躍地融入到語文課堂中。
(三)結對幫扶,構建學困生互助機制
教師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關心學困生、愛護學困生,并在班級中構建學困生互助機構,通過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互幫互助的形式,轉變學困生學習態(tài)度。教師在結對幫扶過程中,應先讓學優(yōu)生明確其幫扶目標,讓學優(yōu)生在幫助提升學困生學習的基礎上,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學習學困生身上的優(yōu)點,使二人互幫互助。
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優(yōu)生不但可以為學困生答疑解惑,還能為學困生傳授自己的學習方法,改正學困生不良的語文學習習慣。另外,輔導學困生身還能激發(fā)學優(yōu)生的學習欲望,使其變身成一位“小老師”,使學優(yōu)生上課更加認真聽講,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未聽懂的地方進行講解,督促學困生按時完成作業(yè),改掉以往馬馬虎虎、拖欠作業(yè)的壞習慣。小學語文教師采用結對幫扶措施,令學困生充分感受到來自班級的溫暖和同學之間的相互關愛,讓原本性格內向的學困生嘗試敞開心扉;讓原本持有暴力傾向的“班級小霸王”變得和善,學會關心班集體;讓原本清高孤冷的學優(yōu)生懂得平易近人,學會與他人合作相處,繼而使整個班級的班風學風更加積極向上。
(四)開展活動,提供學困生展示舞臺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為學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以此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舉辦朗誦比賽、征文比賽或古詩詞大賽等各種各樣的趣味比賽,讓學困生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得到鍛煉,體會成功的喜悅,明確學習語文的重要性,發(fā)掘自身潛力,通過自我覺醒變得自信、自立、自強。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好勝的心態(tài),采用分層學習法將學困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并依照學習成績選出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將學困生的家庭作業(yè)、課外閱讀和測試成績都轉變成該小組的競爭目標,由于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在一個水平線上,促使學困生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學習氛圍中,激發(fā)競爭斗志,培養(yǎng)學困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其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博覽群書提升自身閱讀量,增加詞匯量的積累,加強語感,繼而通過自身努力,跳離學困生的學習層,上升至學習平流層,或者跳躍到更好的學優(yōu)層。
(五)家?;樱瑢ふ覍W困生轉化點
家長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學困生的轉變離不開家長的鼓勵與支持。小學語文教師要想轉變學困生,就應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使家長與教師一同尋找學困生的轉變點,改變學困生的學習現狀。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了解學生原生家庭,分析學生的在校學習狀況,針對不同家長對學困生的教育方式,教師或直接或婉轉地將學生在校情況轉述給家長,繼而取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引導家長注重學生心理健康,體諒學生目前學習成績現狀,通過家校合作,讓學困生感受到家庭溫暖與父母的關愛,同時也要讓家長明白學生身心健康與綜合能力發(fā)展比考試成績重要的多。
在新學期開學后,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有一名學生在作文學習中存在一些困難,每次作文教學中,該名學困生都會出現犯困、溜號等現象。筆者在與該名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到,該名學生對作文的學習興趣不高,很多時候在作文寫作時不知從何入手。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引入一些作文興趣點,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寫作興趣,使學生完成從以往的“不愛學”到“我要學”的思想轉變,從根本上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難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筆者在上作文課時,通過引入視頻、圖片等作為作文素材,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困生受到氛圍的影響,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此外,課堂上通過劃分小組相互合作學習的方式,活躍課堂氛圍,促使該名學困生積極投入到作文學習中,進而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積極與該名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作文素材,不能過于強硬的逼著學生去寫作文,這樣會產生適得其反的不佳效果,多帶孩子到外面走一走、玩一玩,再引導其寫下玩耍的過程和娛樂后的感觸等。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詳細分析學困生的癥結所在,并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努力積極的解決此類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困生提高自信心,構建互助機制,通過各項活動為學困生提供展示舞臺,培養(yǎng)學困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斗志,使其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博覽群書,提高自身閱讀量,增加詞匯量的積累,加強語文語感,使其成為身心健康、學習優(yōu)異、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素質人才,從而實現學生更為長遠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麗珍,丁娜.淺談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8(21):185.
[2]鄧云珊.小學語文學困生現狀調查以及轉化策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6.
[3]陳康英.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4]張潔.學科教學知識視角下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研究[D].喀什:喀什師范學院,2013.
[5]李艷.小學低年級語文學困生的個案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