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在社會整體發(fā)展過程當中,越來越重視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因此很多專家學者在對我國文化進行對比分析的過程中,以外國文學作品為切入點進行比較研究,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注入了全新的動力。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英美文學作品當中,茶文化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本文將會基于英美文學作品的描述,對中外茶文化差異進行分析。
關鍵詞:英美文學作品;中外茶文化;作品對比;差異分析
作者簡介:李琴(1982-),女,漢族,孝感人,碩士,麗水學院民族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7-0-03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早在2005年,當時的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在《浙江日報》發(fā)表了討論文化軟實力作用的短文;隨后在多個場合的外交中,習主席都提到茶,并以茶會友??梢哉f,茶文化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獨特展現(xiàn)。而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從古至今的很多文學作品當中都有關于茶文化的文化精神與文化內涵的描述,如《紅樓夢》中就有多達270處對茶的描寫。隨著茶葉在全世界的流通,不同國家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茶文化;同時,國外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對茶的描述,但在很多英美文學作品當中,茶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思維結構都存在著不同。本文將以英美文學作品為切入點,從國內外茶文化現(xiàn)狀、思想特點和差異等方面對英美文學作品中蘊含的茶文化進行分析,以求掌握當前中國的茶文化和英美的茶文化之間具有的差異性,從而為文化的交流、傳播和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作出貢獻。
一、國內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現(xiàn)狀及其在文學中的表現(xiàn)
1、傳統(tǒng)的中國茶文化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在發(fā)展與傳承過程中,茶文化不僅可以通過茶葉的買賣流通和茶道文化進行傳承,古代文人的詩歌和文學作品也是茶文化傳承的獨特媒介。通過文學作品的不斷積累與傳播,茶文化成為了我國文學家在進行詩歌和文學創(chuàng)作時經常會運用的一種文化元素。
實際上我國當前大部分的專家學者在進行茶文化研究過程當中,并不能夠真正依據(jù)理論方面對茶文化進行詳細探討,往往都需要借鑒古代文獻對茶文化進行詳細的了解和分析,以掌握茶文化的發(fā)展歷史。圍繞著“茶”展開的經典詩歌可以追溯到晉代詩人杜育的《茶賦》,而隨著陸羽關于茶的專著《茶經》的問世,出現(xiàn)了大批詠茶的好詩好詞,如唐代詩人杜甫的“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食后》所描述的手持茶碗,自得其樂的悠閑生活;宋代蘇軾的《西江月》中都寫過跟茶有關茶的描述。到了清代,小說中也有大量關于茶事的描繪,如《鏡花緣》、《儒林外史》、《老殘游記》、《紅樓夢》等耳熟能詳?shù)募炎鳌?/p>
我國也有很多近當代的文學家創(chuàng)作出大量關于茶文化的文學作品,比較經典的有老舍的《茶館》,通過對茶館中小人物的描寫,反應出劇中人物的生活歷練和社會的變化。可以說在我國傳統(tǒng)的茶文化當中,不僅僅具有著非常豐富的思想情感,也具有著非常復雜的思維體系。
2、英美茶文化
事實上,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對外國茶文化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茶馬古道、古代絲綢之路、海上茶葉之路將茶葉運送到世界各地,也將中國傳統(tǒng)的茶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貿易的不斷擴大使得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的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開始養(yǎng)成喝茶的習慣,同時,它還形成了以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為基礎的特色茶文化。
據(jù)文獻記載,17世紀時茶葉經由葡萄牙公主凱瑟琳以陪嫁的方式傳入英國,凱瑟琳皇后習慣用茶招待自己的朋友,于是皇室中出現(xiàn)了飲茶的風潮,;而王室女性也常邀請好友喝茶以共度午后時光,被稱為“維多利亞下午茶”,并逐漸演變成英國下午茶文化。同中國一樣,英國的詩歌和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關于茶的描述,如英國著名詩人埃德蒙·沃勒的《論茶》就是一首贊美凱瑟琳皇后的生日賦詩;奧斯丁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中也對茶會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描述,生動地展示了當時莊園太太小姐們田園生活;狄更斯的作品《匹克威克外傳》甚至出現(xiàn)了八十多次“茶”。
茶葉在美國更是有著其獨特性。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美國的茶葉是由英國殖民者帶來的,并成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導火線,因此美國的茶文化中包含民族精神的這一特殊元素。許多美國作家也在她們自己的文學作品中描述了茶葉及其茶文化。如小說家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貴婦人畫像》就有描寫主人公通過不同人物的喝茶方式來了解人物的性格,并推進故事的發(fā)展。由于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社會,美國茶文化的文化融合性也是其一大特點。華裔美國作家也會在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茶進行描述,如雷庭招的《吃碗茶》,在這部小說中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種符號,具有象征意義,折射出當時美國社會文化的變遷和華裔在美國的融合。
二、國內國外作品中有關于茶文化的思想特點
1、思想結構體系
實際上通過閱讀部分英美文學作品并對茶文化進行整體對比和分析的過程,本文作者發(fā)現(xiàn)英美涉及到茶文化的作品其內部的文字描述通常都擁有著非常開放的思維特點。而中國的傳統(tǒng)茶文化在進行文學作品應用創(chuàng)作時,所表達的情感是含蓄內斂的,包括語言上也是十分的低調、沉穩(wěn)。另外,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作品在進行情感表達時,更注重的是內在美和委婉美,將很多情感內含于心。而英國和美國的茶文化作品在進行語言精煉時,更注重的是將內在情感釋放出來,多采用開放式表達;所以在對英美文學作品和中國文學作品中茶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后得出,英美文學作品與中國文學作品的第一個顯著差異在于思維結構的差異。思想結構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為,英國和美國的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對茶文化的審視、理解和應用會更忠實的將情感開放式的融入到茶文化當中;而中國作家在進行情感表達描述時,會將茶作為一種象征符號,運用茶文化將更多的情感含蓄委婉的進行表達,以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茶文化行為模式體系
行為的產生往往都需要運用人的思維去進行引導。由于具有不同的情感價值觀和不同的文化觀念,因此很多英美文學作品內部蘊含著不一樣的情感,最終導致讀者或者說會致使書面的主人公產生不同的行為模式。
在英國著名文學作品《傲慢與偏見》中,作者簡·奧斯丁在進行人物情感描寫和處理人物情感表達的過程中,運用了英國本土的情感文化體系。如,莊園的太太和小姐們家中或者在下午茶會上,大膽的談論著隔壁的多金主人公及其朋友,并且通過不同的茶會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就是說主人公會由于文化體系的影響,產生不同的行為。但是中國的文學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時,其文化體系、文化內涵和文化情感并不能夠主導文學作品當中的主人公或者是讀者的行為,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生活日常、習俗或映射人物性格而存在于小說中的。如《紅樓夢》中王熙鳳說的:“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里的“吃茶”就是 指古代訂婚這一習俗。這也是當前英國以及美國文學作品當中蘊含的文化情感和中國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文化情感差異性。
3、茶文化的文學藝術性
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不同的民族文化也蘊含著不同的文化情感。因此,在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影響下,茶文化的文學藝術性就會具有非常大的差異。簡單舉個例子,美國的作家在進行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如果要運用茶文化,那么他會運用十分嚴謹?shù)恼Z言和嚴謹?shù)那楦衼肀磉_茶文化的精髓以及茶文化的重要意義;這種嚴謹是喝茶這種有儀式感活動的體現(xiàn),也是茶在美國歷史意義的延伸。另外,茶是英國殖民者帶入美國,并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導火索,這也就賦予了美國茶文化不同的內涵,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茶文化在美國本土的藝術性。中國的文學作家在進行有關于茶文化的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并不會像美國的文學家那樣更注重理性理念,中國的文學作家更注重的是感性,因為茶經過歷史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柴米油鹽醬醋茶”。于是,在創(chuàng)作時中國作家會更注重情感的表達而美國作家更注重的則是故事情節(jié)的嚴謹性和理性內容的科學性。所以,由于不同的文化體系,不同的行為模式,以及茶文化的融入模式的不同,也就導致茶文化的文學藝術性具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三、基于英美文學作品的描述對比中外茶文化的差異性
1、茶文化的多元性
茶文化在英國和美國的傳播過程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轉折點—波士頓傾茶事件,從此美國獨立戰(zhàn)爭開始打響。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爆發(fā)也為茶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在當時美國特殊的政治背景下,茶文化還能夠在美國本土土地上迅速生根發(fā)芽,說明國外的茶文化相對于國內的茶文化而言,具有著更大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英國和美國茶文化的包容性不單單指的是對一種文化的包容,隨著歷史的推進是一種多元性的包容。而且不論是中國的茶葉及衍生出來的文化產品,還是世界其他地方的茶葉及文化產品,往往都能夠進行融合售賣;而中國國內則主要是以本土茶葉及文化衍生物為主。由此可見,美國和英國的茶文化,相對于國內的茶文化而言最大的特點,或者說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多元性。
2、行為模式自主性不同
事實上,無論是跟美國茶文化比較,還是英國的茶文化進行比較,中國的茶文化和這兩個國家的茶文化之間都具有著很大的差異。中國的茶文化相對于英國的茶文化而言,更加的理性;但是如果和美國的茶文化進行比較的話,那么就會顯得中國的茶文化更加的情緒化,即感性。在我國古代的很多文學作品當中,不論是詩歌還是繪畫,運用了茶文化,更多的是進行情感的表達和抒發(fā),茶文化的產生和發(fā)展為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感表達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而通過很多美國的文學作品以及英國的文學作品,不難看出,相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茶文化而言,兩個國家的茶文化更注重的是將個人情感因素融入其中,換句話說,美國和英國的文學作品會將更多的自主性、個人性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而由于情感思維的不同,國內的茶文化和國外的茶文化之間,也就導致心理模式自主性不同。
3、文學作品中情感因素不同
實際上,西方大部分的文學作品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融入的最直接的情感就是自由、自主和個性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情感,即西方有關于茶文化的藝術作品當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實際上是對自由的追求。茶文化在英國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是對精致生活的自由追求,而美國文學作品中多反應對簡單生活和愛情的自由追求。但是中國的傳統(tǒng)的茶文化作品當中,如果涉及到情感問題,那么會運用中庸思維,將兩個人的情感問題進行束縛,從而和國外的茶文化的情感因素形成了巨大的區(qū)別與不同。這也是當前西方茶文化藝術作品和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藝術作品當中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情感因素的不同。
總結:
本文在對英美文學作品描述基礎上,對中外茶文化的差異進行了比較和分析。在進行整體比較分析時,首先,針對國內和國外的茶文化進行詳細的介紹與分析;其次,針對國內外有關于茶文化的作品當中思想特點進行仔細介紹;最后,分析了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思想,然后詳細介紹了英美文學作品中蘊含的茶文化特征與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特征的不同之處。希望通過本文的仔細分析,能夠推動我國當前茶文化快速發(fā)展,也希望通過本文的仔細分析,能夠為我國當前茶文化作品創(chuàng)作,以及國內外茶文化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屈俊玲.中外茶文化差異比較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7,v.39;No.189,191-192.
[2]胡大芳.英美文學中茶文化的隱喻與翻譯[J].福建茶葉,2019,v.41;No.207,253-254.
[3]吳晶.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分析[J].才智,2015,286-287+289.
[4]郭霞.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英語教學中的中外茶文化教育[J].福建茶葉,2019,v.41;No.207,226-227.
[5]苗萌.原型范疇模式下的中外茶文化交流詞匯分析[J].福建茶葉,2018,v.40;No.199,432.
[6]曾春紅;賴福聰.中外茶文化差異與《茶經》翻譯研究[J].福建茶葉,2017,v.39;No.188,366-367.
[7]孫瑜敏.中外茶文化差異比較在俄語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8,v.40;No.20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