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書法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且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相契合。文章作者在文中結合九年一貫農(nóng)村寄宿學校實際情況,從歐體教材出發(fā),提出了通過書法文化解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基礎技法的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圍繞歐體范本,適度地引入其他書體。最后提出組建書法社團,為師生的進一步提高打下基礎。
關鍵詞:書法文化;歐體;顏體;書法教學
在中小學開展書法教學,是弘揚中華文化、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書寫能力、審美能力、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在九年一貫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更需要通過書法等藝術的學習來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但其書法教學長期以來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tài),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書法的需求。北師大版《書法練習指導(實驗)》教材的出現(xiàn),為該類學校開展書法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推動了學校書法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如何巧妙地利用歐體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在九年一貫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開展書法教學,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解讀書法文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了讓學生喜愛書法,北師大書法教材“書法園地”欄目書法常識內(nèi)容豐富,包括:“文房四寶常識”“書法用筆方法”“書法文化知識”“歷代名家書法作品展示”等,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中國書法藝術深遠的內(nèi)涵,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書法興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對書法常識內(nèi)容進行拓展,把“書法與人生”“書法勵志故事”等納入教學過程中。
比如,我為學生講述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幼年習字時錯把墨汁當蒜泥吃,母親看到這情景,忍不住笑著說:“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故事一完,學生頓時哄堂大笑。在感受一代書圣吃墨的趣事后,很多學生對書法興趣更濃了。將勵志的故事幽默化,將幽默的故事寓教于書法活動中,學生對書法的學習也就興趣盎然。勵志故事讓學生在執(zhí)著與堅持中,感受書法學習的點滴收獲,耳濡目染書法精妙。每日一練,書寫能力在不經(jīng)意間有所長進,靈秀的文字躍然紙上。由此可見,對學生書法興趣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文化氛圍是尤為重要的。
二、注重基礎技法,學段有具體側重點
根據(jù)教材安排,小學三至五年級開設歐體書法課程,六年級開設顏體書法課程。歐體字屬于唐楷中平正的一類,基本筆畫精到,間架結構嚴謹生動,通篇瘦勁秀麗,初學者能從中領會楷書運筆及結構規(guī)律。對于初學書法者,教材這樣編排是為了讓學生充分掌握其書法要領。教材采用兒歌形式進行書法講解,生動淺顯,易于學生理解。六年級安排顏體書法學習,多側重于書法結構規(guī)律的學習,如“疏密得益”“上緊下松”等結構的書寫練習。因此,在兩個階段的學習中,要讓學生有側重點練習。
在第一階段(三至五年級)的練習中首先應該注重書寫線條的練習。常言道,音樂是凝固的音符,書法是流動的線條。為了讓筆畫顯得靈動,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掌握書寫的技巧,讓學生在認識教材中所提到的“方筆和圓筆”“藏鋒和露鋒”“中鋒和側鋒”時,引導學生探究不同筆畫的書寫速度與輕重力度,引導學生探究入筆和收筆時的切入、旋轉(zhuǎn)、提收等書寫技巧,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單筆與整個字體之間的比例、協(xié)調(diào)等規(guī)律,讓學生能充分理解不同字體的特點,掌握書寫要領,訓練基本功,達到階段教學的目的。在第二階段(六年級)的學習中,要讓學生通過比對,體會歐體字和顏體字的異同,認識到兩種字體在線條要求上是相似的,在結構要求上顏體字更加富有變化。比如,讓學生對比顏體字不同字體中橫畫或豎畫的特點,得出同一筆畫在不同字體中存在粗細變化和轉(zhuǎn)折方圓的差異性,從而訓練學生敏銳的洞察力,提高他們的書法鑒賞能力,進一步提高書法素養(yǎng)。
三、圍繞歐體范本,適度引入其他書體
在九年一貫制學校書法教學中要做好小初銜接,在初中學段繼續(xù)圍繞歐體、顏體書法開展書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現(xiàn)有教材資源,強化基本功訓練,學習書法創(chuàng)作的謀篇布局。同時要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學生掌握情況,適度引進其他書體的學習。這主要包括歷史上公認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碑帖或通用的歷代經(jīng)典書體作為楷模的范本。這些碑帖的引入可強化學生書寫的基本功訓練。
例如,以《石鼓文》為代表的篆書習字,可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書法線條的精妙,對運筆方法,特別是豎畫具有更精準的體會?!恫苋肥请`書當中的一朵奇葩,其用筆圓潤流暢,風格輕盈秀麗,結構勻整,整個作品融入了個性的特點,達到了人書合一,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其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作者獨特的人格魅力。在培養(yǎng)學生練習書法之時,要知道書法活動并非主課知識的傳授,但其意義又不亞于文化課,書法活動的重心在于用實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個性,給學生講解書法作品的來歷,書法名家的成名之路,以人比人,通過優(yōu)秀思想的感染、浸潤,深刻觸動學生的靈魂。
四、組建書法社團,提高師生專業(yè)素養(yǎng)
對書法感興趣到愛上書法,一段時間過去了,教師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已完成了華麗的轉(zhuǎn)變。然而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書法的學習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書法的學習不能在閉塞的小圈子里摸索,更應在大環(huán)境里去學習。其中包括書法史的學習,參加地方書法交流、校內(nèi)外培訓活動等。在學校成立書法社團,定期開展書法藝術交流活動,對提高書法課教師(包括專職書法教師和語文及其他學科兼職書法教師)業(yè)務能力、學生書法素養(yǎng)都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在學校成立書法展廳或?qū)W生書法教室,室內(nèi)展出師生書畫作品,可以有歐體字、顏體字,也可以有臨寫“二王”的行書體,還可以有隸書、篆書等字體。不同風格的作品展帶給學生書法學習不同的選擇,可推動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個性培養(yǎng),促進全體師生書法藝術綜合實踐能力提升。社團書法學習中,當學生沉浸于書法之中,感受書法的文化底蘊時,此刻不再是簡單的讀帖、分析、臨摹以及對傳統(tǒng)筆法、章法、技法的了解,而是用書法特有的魅力與藝術創(chuàng)新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理性認識書法。
在以歐體字為基礎的書法學習中,學生充分感受到書法“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讓他們真正和書法結緣。一個興趣,一個伴侶,一朝愛上,一生相伴。書法就如一片汪洋大海,又豈是三年兩月能感知得完的?這就是書法藝術!這就是書法魅力!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書法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活動中提升興趣,在參與體驗中傳承文化,在實踐創(chuàng)新中內(nèi)化自己,完成人與書法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顏默.農(nóng)村中小學書法教育調(diào)查報告[J].書法賞評,2017(4):61-64.
[2]甄真.書法教育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情感影響的探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張延軍(1980—),男,甘肅白銀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構建寄宿制學校德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