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作文學習,實現更好的學習、成長與發(fā)展,在如今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入和應用“自評自改”,即引導學生自己對作文進行評改,通過自評自改實現二次學習、二次收獲。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教學工作經驗與學習認識,首先簡單分析了“自評自改”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然后主要就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自改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為教學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作文;“自評自改”;重要性
一、“自評自改”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之所以作文教學歷來都倍受教師的關注與重視,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通過作文教學能夠讓學生的主體性、綜合性核心素質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例如,通過作文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運用能力,使學生可以通過書面文字,更好的表達自己,同時其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內心情感,使學生的身心、思想更加的細膩,等等。不過在以往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僅是注重了對學生作文寫作過程的指導,忽視了對學生的作文評改教學,整個作文評改過程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封閉,評改方式單一,教師一個人對所有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修改后,直接返回給學生,學生只能得到教師最終的評語,并不能真正深入體會和理解到教師作文評改的意圖,這其實就使得學生失去了二次學習機會,讓學生不能反復的體會語言、文字運用以及文章結構布局,不能深入體會作文情感等,對學生的學習、成長與發(fā)展造成了限制。
作文“自評自改”指的是讓學生作為主體自主參與到對作文的評價中來,簡單來說就是學生自己對自己的作文做出評價,或是對同學的作文做出評價,教師只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督導即可。如此教學的作用、價值在于,可以讓學生反復、多次的體會、揣摩語言的組織、字詞的運用,并更加深刻的再次體會作文寫作時的思想、情感,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反思,并且通過將自己的作文與他人的作文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自己作文的不足,拓展學生的眼界和作文寫作思維。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與發(fā)展來說,具有更大的促進作用[1]。
二、學生作文“自評自改”教學指導策略
1.指導學生評改自己的作文
在初中作文“自評自改”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做出評改,這是反復鍛煉和提升學生作文能力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評價,可以讓學生主動審視自己的作文,體會語言、文字的應用是否合理,是否還具有改進的空間,并自己做出及時的修改和調整。如此一來,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運用能力便會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時學生寫作時的那種思想和情感,也可以變得更加的深刻、細膩、豐富。
以自然景色描寫主題作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真正的走入自然,欣賞自然美景,或是讓學生回憶自己曾經看過的美麗自然景色,喚起自己對自然景色的情感。然后再讓學生根據觀景時的體驗、情感,來進行作文寫作,一方面描寫或壯美、或秀麗的自然景色,另一方面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再學生完成了作文寫作之后,教師不忙于將作文收集起來,而是讓學生“冷卻”一段時間,第二天再將自己的作文拿出來,對作文進行閱讀,對照觀景時的體驗、情感,揣摩作文的寫作、表達如何可以更生動、形象和準確,使學生通過對自己作文的評、改,寫做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文,積累到更多的作文寫作經驗[2]。
2.指導學生相互之間評改作文
除了讓學生自己評改自己的作文之外,教師還應當指導學生相互之間評改作文,這同樣是“自評自改”的主要方式,能夠體現出學生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性。在以往的作文教學當中,由于學生的作文評價由教師負責,所以對于學生來說,作文是“一次性”的,即使學生自己在作文的寫作過程當中,認真、負責,投入了情感,但是由于學生得到的練習有限,所以學生的學習、提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指導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作文互評,可以讓學生得到多次的練習機會,通過對他人作文的評價,來優(yōu)化他人的字、詞、句應用,或是學習到他人的寫作處理技巧,這樣一來學生在作文核心素養(yǎng)方面,就可以得到更大的進步、提升。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作文收集起來,然后隨機發(fā)放給學生,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一篇他人的作文。對于拿到手的作文,首先要求學生進行一次通篇閱讀,形成對他人作文的整體感知。第二次的閱讀逐句進行,仔細體會他人的語言組織和用詞,看是否存在語言不通、表意不暢、形容不準等方面的情況,然后再自己提出作文的修改建議,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考、探究。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對他人作文的修改,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升,同時還能讓他們自覺的對照自身作文,審視自己是否也存在這些問題,進而避免這些問題再出現。再者,如果發(fā)現了他人作文當中的閃光之處,學生又可以從中學習到方法,并化為己用,這同樣也是有助于學生作文能力提升的[3]。
3.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小組評價
在作文“自評自改”中,教師還可以引入合作教學法,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小組評價,在小組評價過程當中,學生在主觀上所受到的限制、約束更少,他們會覺得集體評價非常的具有趣味性,所以便都愿意參與其中,整個集體評價的氛圍也會非常的活躍,作為教師來說只需要予以學生適當的引導,便可以驅動集體評價的推進。再者是集體評價當中,學生可以針對同一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就真正的體現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并且學生能夠在相互的討論中,獲得多樣的啟發(fā)。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幾篇范文,發(fā)放給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些作文給出一個客觀的評價,分析這些作文的問題、不足,以及那些地方的用詞、語句優(yōu)美,形容恰當,引人入勝,然后再讓學生共同對作文進行修改、調整,商量如何可以讓作文更加的完善,如果學生之中存在不同的意見,還可以讓學生分為不同的陣營,進行探討、辯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作文欣賞、評價的主觀體驗,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收獲,這樣一來學生的作文核心素養(yǎng)能力提升就會更加顯著,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4]。
在如今的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作文評改的思想、理念,改進作文評改方式,讓學生以主體的形式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自評自改,使學生可以通過作文的寫作、評改,實現更好的學習、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榮.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作文修改[J].西部素質教育,2018(15):231-232.
[2]朱敏南.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7(2):3-5.
[3]黃桂蘭.初中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指導與探索[J].學周刊,2015(6):157-158.
[4]丁燕娟.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247-248.
作者簡介:肖邦松(1968—),男,福建南平人,高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