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冰秀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 ,對高中政治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出新要求。在課程實施過程,應本著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面對學習生活中的新挑戰(zhàn)、新問題, 懂得用觀察辨析、反思和實踐的眼光來看問題,解決問題 。而作為高中思政課老師應如何去適應新課程改革,將教與學的互動,學與學的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等新課程理念落實到實處。筆者將圍繞議題式討論在思政課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及應用策略展開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基礎教育;課程實施;師生互動
1 議題式討論在思政課師生互動中的引入
思政課與其他學科不同,翻開高中政治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材里面的圖片豐富多彩,這也就要求思政課老師要想收到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效果,就不能單純的將課本上的知識簡單的照本宣科的講,這樣的課堂枯燥無味,沒有生機 ,脫離新課表宗旨,更為重要的是學生不但沒能理解知識,更談不上情感價值觀的升華 。因此,議題式討論引入思政課師生互動尤為關鍵,這種議題式的師生互動, 可以讓師生在更加開放、民主的氛圍中有話可講,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自然生動,在議題式互動中拓展視野,引領學生認同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價值理念 。
2 新時代思政課需要議題式的師生互動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課的重大意義,也明確思政教師的關鍵作用。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而如何把思政課上的體現(xiàn)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鑄魂育人思想,離不開思政課堂中的師生互動。
舊課堂的師生互動教師一問,學生一答式的模式,不能滿足新時代對學生素質發(fā)展的要求,而議題式討論互動的課堂是以全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要求教師一改陳舊的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成為新時代思政課堂真正的引導者。同時,學生為必須轉變學習方式,應一躍成為課堂的小主人。在議題式互動中,小主人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實際引發(fā)議題,通過課堂開展自由競爭式的互動,突顯主人翁身份,在突破課堂知識重難點的同時,啟發(fā)思考,感悟人生道理!更重要的是,這種議題式討論的課堂互動所提倡的探究性、體驗式的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晦澀難懂的知識,更是讓學生在這種包容開放的互動中逐步成長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shù)那嗄耆恕?/p>
3 議題式師生互動的要求探討
3.1 根據(jù)教學要求,去頂課堂互動的議題
新課程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探究能力。議題式討論師生互動的問題,應是體現(xiàn)解決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問題最好由學生自己提出,但由于課程的時間有限,思政課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平時約談學生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以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為背景,創(chuàng)設互動議題,這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例如,在講授《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課中,“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這塊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如果在課堂的師生互動中沒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整個課堂將沒有溫度,甚至沒有互動。一次可以徐昂學生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議題——“吃”,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吃”中包含了哪些中華文化——“吃”中包含的文學藝術。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整個課堂就活起來。
3.2 圍繞課堂互動議題,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
課堂互動的議題一旦確定,教師作為課堂互動的組織者,要引導學生進入情景,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總結規(guī)律,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在文化生活《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課中,當確立了“吃”這生活中日常的互動議題,教師啟發(fā)問題,“吃”中包含的哪些文學藝術,學生進入互動情景,主動探究,與思政老師形成自然的互動:
用“吃”表達心情:對酒當歌、茶飯無心
用“吃”創(chuàng)作藝術:錢鐘書《吃飯》、梁秋實《雅舍談吃》、老舍《茶館》
教師在互動中指出“吃”中包含的語言特色:
你好=“吃了嗎?” ? 受歡迎=吃香
工作技能=吃飯家伙 ? 理解=吃透了
失業(yè)=丟了飯碗 ? ? 大方=吃得開
在互動情景中,學生的思維處于自然放松的最佳狀態(tài),有話想說,有話敢說,在情景中,發(fā)揮人人都是課堂小主人的姿態(tài),這樣的課堂尤如一潭有生命力的活水。
3.3 應對教學內容,形成小組互動序列
高中政治的教材抽象不易理解,如果單純由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將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要求,形成小組互動。把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小組分工分組一塊或幾塊學習探究內容,通過學生課前查閱資料,預習等形式,掌握負責模塊的知識,在上課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各小組間知識互動,引領共同學習。如《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課,把學生分為4個小組:第一組議題一:“吃”中包含盧哪些中華文化 ;第二組議題二:你認為我國各地區(qū)飲食風味上有何區(qū)別? 第三組議題三:是什么法寶能夠讓中華飲食文化傳承如此之久? 第三組議題四:從“吃”文化中,你領略到盧中華文化怎樣的力量?在小組互動中,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
3.4 最重要的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
新時代,新要求,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新學生,必須祖國花朵成為時代小主人,最重要的是得從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開展課堂上的議題式互動。因此,議題式討論要體現(xiàn)學校特色,班級特色,學生特色。
新課題改革對中學政治教師的素質提出全方位的挑戰(zhàn),中學思政課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素質結構,而議題式的課堂師生互動使承載學科內容新型教學設計形式,需要我們運用新的理念、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更好地發(fā)揮立德樹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