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真瑜
[摘 ?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構建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鍛煉他們的思維。
[關鍵詞]高效課堂;微課;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6-0078-02
高效課堂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為保障,構建動態(tài)平衡的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利于學生高效學習和幸福成長的課堂組織形式。高效課堂的核心問題是保障學生的發(fā)展,參照點是教學目標是否得到實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內容千差萬別、教學條件復雜多樣的情況下,能夠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來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和高效,構建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境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視頻課程。以微課為載體,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特點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使教學過程的組織得以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一、應用微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情境,營造和渲染氣氛,縮短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時空距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在生動具體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1.由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創(chuàng)設情境
化學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化學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情境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在進行必修2《化學能與電能》中原電池原理的新課教學時,通過拍攝街頭上班高峰期的電動自行車車流以及不同品牌的電動自行車電池的視頻,將其制作成微課,在微課中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電動自行車電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怎樣才能構成一個原電池?原電池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要限制超標電動自行車上牌?一系列問題的提出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意識。
2.由直觀的演示和實驗操作創(chuàng)設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瘜W實驗的直觀性和趣味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因此利用化學實驗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學教學中不可避免要進行有毒、有害氣體的性質的學習,而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演示,必然會有一部分氣體擴散到教室中,不利于師生的健康。而且教師在講臺上做演示實驗,坐在教室后面的學生不容易看清楚。如果把實驗制作成微課視頻就可以有效解決此類問題。
例如,在教學氯氣時,教師把氯氣與銅、鐵,氯氣與溴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藍色石蕊試紙等反應的實驗錄制成微課視頻,并對其中的化學原理進行講解,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又如,在進行氫氧化亞鐵的制備時,學生不容易觀察到白色沉淀,教師可以把實驗中的細微變化部分拍攝出來,利用延時播放功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
3.由與化學知識相關的小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
“故事化”是一種巧妙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故事化微課情境可以把遠離學生生活的抽象的化學知識轉變?yōu)閷W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學選修4《化學反應與能量》中的蓋斯定律時,其內容晦澀難懂,為此教師可以設計故事化微課:兩只小老虎去爬山,一只決定徒步爬山,另一只決定從山底坐直行纜車上山,最后都到達山頂。提出問題:不同的途徑上山,從山底到山頂?shù)暮0尾钜粯訂幔坑纱俗寣W生討論并總結出:山的高度與山底、山頂?shù)暮0斡嘘P,與由山底到達山頂?shù)耐緩綗o關。進而使學生聯(lián)想到:不管化學反應是一步完成或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相同的,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規(guī)律的理解和記憶。
二、應用微課滲透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因為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而高效課堂則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發(fā)展是高效課堂的最終目標。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對物質結構的研究和化學變化過程中物質結構的變化研究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培養(yǎng)學生透過宏觀現(xiàn)象分析微粒的相互作用和變化,同時構建微粒觀,培養(yǎng)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核心素養(yǎng)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而應用微課開展教學有助于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必修2《化學鍵》的過程中,可以將氯原子和鈉原子通過得失電子形成陰陽離子,離子間再通過離子鍵形成穩(wěn)定化合物氯化鈉,以及氫原子和氯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共價鍵的過程通過動畫的形式進行演示。提前讓學生觀看制作好的微課視頻或者在課堂中播放,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理解化學鍵的形成過程。
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實現(xiàn)了少教多學。
三、應用微課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探究性實驗的開展是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平臺。化學實驗是最容易激活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在搭建探究性實驗平臺的過程中,應用微課進行實驗導學尤為重要。
我校自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堅持開展以“化學實驗操作與評價”為主題的化學校本課程。在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化學實驗的過程中開發(fā)了一些探究性實驗課程。如“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氯離子檢測順序探究”“鈉在溶液中置換反應規(guī)律探究”“氫氧化鋁幾種制備方式探究”“碳酸氫鈉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的實驗探究”等。課程在開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選課的學生分散在不同的班級,學生的實驗課前預習工作不好開展。為此,我們在開展化學校本課程之前,提前制作好微課視頻并上傳到學校的微信公眾平臺,學生可以在上課前根據微課中的實驗預習導學提前進行預習、思考,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驗操作更有針對性,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也更加活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碳酸氫鈉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的實驗探究”中,預習微課中展示了兩種不同的實驗結果,其中一組實驗中兩種溶液混合后無白色沉淀產生,另一組實驗中有白色沉淀產生。學生會由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思考:兩者有沒有發(fā)生反應?怎樣才會反應?兩組實驗的溶液濃度大小相同嗎?沉淀是什么成分?沉淀生成的原理是什么?接著學生必定會聯(lián)想到選修4中所學的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的內容,思考沉淀生成的條件,去查找可能的難溶物的溶度積常數(shù)。經過這一番實驗前的準備,在實驗正式開展時學生必定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高效課堂不僅要看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還要看學生的能力增長,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變化程度,要看是否實現(xiàn)了少教多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要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構建高效化學課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 羅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