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摘要】語言表達是人們進行生活和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想要擁有比較高水平的表達能力,就必須要經過不斷的訓練,才可以實現(xiàn)。新課改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所以只有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觀念,才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他們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人類進行語言的創(chuàng)造,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它的基礎功能都是進行表達。語文具有交流溝通的作用,也可以進行情感的表達。它在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的語文標準中,要求教師增強學生的語感和對語言把握的能力。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把這一部分的培養(yǎng)當成一個重點。下面就從這個要點出發(fā),具體地分析一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從而為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況
(一)太過于重視創(chuàng)新,輕視基礎知識的學習
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就很重視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了很多創(chuàng)新的課程,卻沒有關注到學生一些基礎能力的提升,像識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當讓學生起來解釋一下自己想法的時候,學生都是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來,沒有辦法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沒有進行合作學習
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交流,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語言表達等能力得到發(fā)展。在有些小學語文課程中,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比如在課程中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可學生剛開始討論,教師就讓學生停止了,然后讓小組代表來進行回答。只要這一個學生回答得好,教師就會很開心,其實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三)課堂氣氛壓抑,沒有辦法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不同于其他年級的學生,他們不能很好地要求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那么就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而無法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有機會說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的興趣是一個很珍貴的東西,教師們要對其細心呵護,才可以讓他們生根發(fā)芽,從而成為學生成長的動力。如果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成了一個機器,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因此在進行課程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的想法。在學生想要進行表達的時候,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保護學生的參與欲望,讓他們養(yǎng)成勇于表達的習慣。
在進行課程之前,教師可以留出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張開嘴練一練。一開始可以安排規(guī)定的順序讓學生輪流講一講,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打消他們的緊張情緒,用標準的普通話來講一個小故事,或者是讀一篇小短文,要求每一個字都清楚地發(fā)出聲來,聲音要響亮,有始有終。逐漸地就要求學生口頭推薦一些相關的書籍或者是一些古詩。這樣時間一長,教師就可以隨機地選擇同學進行口語表達,然后再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地站起來表達,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主動性。
在組織具體的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空出來一部分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相關的問題,不僅要他們表達出來,還要鼓勵他們寫一寫。有時候學生會很喜歡表達,但是讓他們用寫的方式,他們就會覺得很困難,這就是光說不練的原因。所以要設計一些仿寫、想象寫、續(xù)寫、讀后感和想說的話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動起筆來,寫的質量不重要,主要是讓學生表達出來自己想要說的內容。
(二)優(yōu)化課程的結構,設計多樣化的形式
1.構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有話可以說。例如在學習《遲到》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里面就有作者挨打事件的前因后果,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情境表演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演繹中感受父親和“我”的情緒。之后再要求學生站起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接著再站在其中一方的角度上寫一寫心里話,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2.使用插圖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想象力。畫面可以擴展成文字的說明,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在小學語文教材里面的插圖就很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同時也還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通過一些具體的畫面,想到文章情境中的具體動作和表情等等。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圖片,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從而為以后的寫作活動打下基礎。
3.留下一定的空間,讓學生成為辯手。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留出來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把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起來,作為一個突破口,帶領著學生去思考為什么,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保持自己的獨特性,不附和別人的意見。在具體的辯論中,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深入地探究,找到最后的答案。
4.選擇關鍵詞語,組織說話訓練。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找到一些關聯(lián)詞語,這樣才可以找到導入口,讓學生通過這些關聯(lián)詞語來了解文章的中心內容。同時清晰的板書也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它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這種方式就可以在進行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的時候,增強學生的概括能力,獲得良好的效果。
5.注重朗讀,感受詞匯的情感??谡Z表達是思維的一種體現(xiàn),同時也是情感的一種表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使用配樂朗讀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美,從而增強自己的語感。不過在進行訓練的時候也不能夠只使用一種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不管是哪種方式,都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三)教師要做好榜樣的力量,給學生更加詳細的指導
教師要以學生的獨特點為基礎,構建練習的內容,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當學生有了一些進步的時候,教師就要及時地進行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主動地進行學習。如果教師只是進行訓練,不給學生詳細的引導,這樣就會讓學生找不到重點,從而沒有辦法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進行練習時,也要引導學生更好地總結規(guī)律,給學生詳細的指導,組織他們進行練習,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示范課文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并在這之前要求學生熟悉相應的片段,在一些重點的地方進行指導。當學生的情感要求達成了之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加上一些輔助的動作和表情,深入地研究課文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會更加積極,靈感也會隨之而來,從而在具體的朗讀中,加入多種感官體驗,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的深刻。
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外在語言能力,也不能忽略學生內部語言的表達。當學生在進行思考的時候,那么就是內部的語言。所以教師要經常引起學生的思考,對他們思考的問題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形成內部語言,這樣學生就會產生進行外在表達的想法,從而為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保證,促進他們的成長。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時間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教師想要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給他們更多具體的指導,就需要教師自己擁有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教師自己的能力提升了,也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間理解相關的語言,選擇合適的語言來增強自己的表達效果。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大膽地說話,做到言之有理、有色、有聲。
參考文獻
[1]劉艷華.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高效教學[J].新課程,2016(34).
[2]田園.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