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林
【摘要】小學閱讀知識的學習是學生重要的啟蒙階段,尤其高年級的學生。在素質(zhì)教育中,他們有了自主的知識選擇權(quán),應該呈現(xiàn)出興趣化閱讀的現(xiàn)象,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對此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從而拓寬閱讀教學的途徑,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找出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guān)鍵詞】小學高年級;閱讀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教學內(nèi)容,同時還能夠觸類旁通地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豐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閱讀能力是一種基礎(chǔ)能力,幫助學生開啟閱讀之門,就是幫助小學高年級階段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學生掌握閱讀的能力,就可以增加小學生詞匯量,還幫助他們增加語文知識的積累。同時,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和表達能力,學習語文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素養(yǎng),為后續(xù)的人生發(fā)展奠定深厚的基礎(chǔ)。
(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因為家長太忙,和家長不太親近,一般和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比較親,但是,老一代總是以寵愛為主、教育為輔,導致學生總是比較霸道,學生不能善解人意。而閱讀可以從古人的經(jīng)驗中學到一些經(jīng)驗,讓學生明白一些難以講解的知識,身體力行才是閱讀的目的,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成長,可在文學作品中懂得分辨是非,不斷開闊眼界,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增強學習語文的熱情,有助于啟迪人生,培養(yǎng)他們對事物的辨別能力。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學校閱讀資源有限,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對于事物的了解還是比較少,知識量匱乏,想要了解的知識只能夠通過教師和網(wǎng)絡,教師講授的知識過于書面化,離生活太遠,網(wǎng)絡的知識,過于零散,不成體系,想要學到豐富的知識靠學生自己還是比較困難。一般的學校很少開展課外閱讀,而且學校的閱讀資源有限,只是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學生在眾多圖書中只會找到一些圖畫型書籍,而且學生沒有篩選知識的能力,導致有些閱讀只是娛樂,沒有培養(yǎng)出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產(chǎn)生閱讀無效。即使在新課改中許多教師開展了閱讀課程,但依舊是按照教學的課標和考試大綱來設(shè)置書單,導致學生只能機械化地理解知識,閱讀教學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沒有掌握閱讀的真諦,失去了閱讀教學的意義。
(二)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都比較滯后,學生思維僵化
語文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它的存在對于學校和學生來說,就是打開學習之門的鑰匙,所以語文成績也十分重要。學校和家長比較看重成績,沒有成績做任何的改革都會受到阻礙。所以,教師也只能夠想盡辦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出現(xiàn)敷衍上級檢查的形式化公開課,甚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閱讀答案和閱讀套路,一遍遍地刷題,減少閱讀時間,從而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記憶知識,沒有閱讀的能力,并對語文閱讀產(chǎn)生厭惡心理。對于小學的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開始了解到成績的重要性,并有了想擁有良好成績的概念,處在創(chuàng)造力強的階段的學生,因為教師的過分限制,導致他們思維僵化,不愿意動腦思考,甚至喜歡固定的答案,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沒有樂趣可言,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而教師在教學設(shè)計的時候,也是減少提問環(huán)節(jié),沒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地理解閱讀知識,導致他們沒有自己的獨立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無法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興趣,把語文閱讀變成提高成績的工具,使得學生失去了鑒賞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三)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許多家長從小就給他們報了許多興趣班,家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導致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沒有心思開展閱讀學習,在短時間的閱讀教學中,很難掌握到閱讀的精髓,沒有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缺乏有效閱讀。另外,在信息化的社會中,學生面對的誘惑太多,他們不愿意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看書,因為計算機、游戲等娛樂活動充斥著他們的生活,再加上家長在家也是玩手機,沒有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變得浮躁,從而失去閱讀的興趣。
三、有效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和家長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但是,由于家長自身比較忙,沒有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習慣的能力,從而這一重任就落到了教師肩上,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要篩選出適合學生心理的閱讀文章,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誘發(fā)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感受到語文這個學科的魅力。解放學生的常規(guī)思維,讓學生自由表達看法、大膽想象,將其思維引向更加自由的空間,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比如我們在學習《女媧造人》的時候,因為遠古神話很難去探索體驗,可以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設(shè)置出文章出現(xiàn)的畫面,使得學生如臨其境,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另外,教師可以用小組競賽方式指導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比如《貓》這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guān)的圖片,或者視頻然后在課上展示,了解貓的特性,感受作者的感情,讓他們?nèi)硇耐度脒M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還要積極組織閱讀比賽和演講比賽以及讀書交流會,讓他們有機會更有動力地去學習,在閱讀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增強閱讀主動性。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學生除了家里,生活得最多的就是學校,對于學生來說,閱讀最應該在學校來做。所以,學校就應該發(fā)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努力投入資金建設(shè),完善教學設(shè)施,還要保證每個教室都有圖書角,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圖書來閱讀。除此之外,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努力掌握一些正確的閱讀習慣,學會精讀和選讀,邊讀邊思考,學會做筆記,應該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和同學們分享交流,做到讀書就有所得、所悟。教師和學生也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在別人生活中追求自己的目標,讓學生愛上閱讀。比如,在學習一些風景的文章時,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描寫性句子,所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摘抄好的句子,引導他們閱讀相關(guān)的文章,做到科學有效地閱讀。另外,家長還要和教師合作,樹立良好的榜樣,減少手機的使用,鼓勵學生購買有益的課外書,營造一個健康的閱讀環(huán)境。
(三)及時復習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學生具有一定的懶惰性,他們很難做到自主學習,但是知識的學習也就是一個記憶遺忘的過程,教師要想讓學生掌握到知識,就課下及時留作業(yè),幫助學生做好鞏固,做好梯度教學,實現(xiàn)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難度的作業(yè),做到每個學生都能夠理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學習更多的知識,幫助學生拓寬閱讀面,豐富他們的閱讀量,從而使他們能夠愛上閱讀。
四、結(jié)語
閱讀是一個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活動,教師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式,讓學生熱愛閱讀,享受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好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劉立紅.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探討[J].中華少年,2016(3).
[2]邱曉紅.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3).
[3]蔣素芳.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探析[J].快樂閱讀,2016(6).
[4]周長征,符兵.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分析[J].考試周刊,20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