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教學理念等方面充分、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這樣不僅能夠讓課堂教學過程精彩紛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有效;運用;整合
【作者簡介】顧建男,甘肅省武威市天??h第三中學。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變革也日新月異。這種變革,對我們基層教學領域也帶來了極其深遠的變化。因為,在我們目前的教學實踐中,無論是發(fā)揮引導作用的教師個體,還是占據學習主體地位的學生群體,都已經無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技術的影響。因此,身為一名一線英語教師,如何把信息技術手段充分、有效地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已經成為我們亟須解決的問題。
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工作實踐,我覺得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一、教學內容的重新整合
所謂的重新整合,并不是說我們要去改變教材的教學內容設計、改變教材的結構編排,而是在尊重教材的基本前提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我們的教學內容補充的更豐富、更生動、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如:在教學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I Section A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時,作為偏遠山區(qū)的學生,他們知道“guitar”,也清楚“guitar”是種什么樣的事物,但真正接觸過,或者有條件接觸的同學卻寥寥無幾,這種情況下再堅持有關“guitar”的情境教學,無疑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影響。于是,我用我們學校很普遍的“electronic organ”來替換學生相對陌生的“guitar”。由于對學生來說,他們每個星期的音樂課上都可以接觸到“electronic organ”,所以,他們就可以很自然的由“electronic organ”聯想起相關的話題,整堂課的教學氣氛也顯得更為輕松、活躍。這樣一來,不僅避免了學生談到“guitar”時紙上談兵的尷尬,也因“electronic organ”更接近學生生活實際,而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更佳的學習目標。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圍繞教學內容,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適當地加入我們所需要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媒體資源,把周圍的人物、事物、環(huán)境等學生所熟悉和感興趣的內容呈現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式的轉變
以往的教學方法,呈現的是一種單純的我講你聽、練的單向傳遞模式。而在信息技術的介入下,我們的教學方式就顯得靈活了許多。同樣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向學生呈現出多樣的教學方式。我們可以自己向學生講解;也可以利用學校建立起來的“班班通”平臺,把某位優(yōu)秀教師課堂呈現給我們班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資源,把某些專家級教師的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同學們加深理解。在講解“一般將來時”的結構“shall、will+動詞原型”時,我先自己向同學們進行了講解,但講解過后,根據同學們做練習時的反饋,我覺得他們還沒有真正地理解這個結構的特點。于是,我在網上找到了王翌峰老師的“一般將來時”的用法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們觀看。這樣,學生在再次觀看的過程中,結合前面我的講解,進行對比,很容易的抓住“一般將來時”的時態(tài)重點,后面的練習也就水到渠成,完成得很輕松。所以,信息技術手段的介入,為我們的教學方式提供了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范圍內向學生呈現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評價的全面化
教學評價,是能夠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的量化方式。以往的評價,我們只能依靠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來進行。這種評價模式,不僅顯得單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為制約學生健康向上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而現在,有了信息技術的介入,我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如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將學生平時的單詞背誦情況、課文背誦情況、語法練習情況、文章寫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數據進行綜合而全面的分析,然后再得出相對科學合理的評價結果。這樣的評價結果,相比于僅僅依靠學生考試成績作出的評價,在讓學生容易接受的同時,也能夠讓老師更有針對性的確定學生的發(fā)展計劃,達到讓每一個學習層面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的目標。
四、對教育理念的影響
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的傳遞主要靠教師對學生的灌輸,作為課堂活動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fā)揮,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不利于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培養(yǎng)。在以知識為關鍵要素的信息技術時代,傳統教學模式再也難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在新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注入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從而突破了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脫離了貧乏的教育資源,拓寬了時空的概念,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形象化、豐富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進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接受信息技術支承下的課堂教學已經成為教學工作的常態(tài)化這一事實。因此,在信息技術浪潮撲面而來的今天,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這個機遇,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只有熟練掌握了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我們才能讓我們的課堂精彩紛呈,才能讓我們的學生興趣盎然,才會使我們的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