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斌英
【摘要】為了應對教育體制的改革,提高語文教學的高效性成為當下教學重點任務之一。教師應該建立新的教學理念,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對高效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探索,讓學生從以往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知識,讓學生學習教材而不是模仿教材。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為此,該文從課堂氛圍、課堂安排、教學風格三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高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升,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已成為當下廣受關注的問題之一。每個學科的學習都是建立在語文學科的基礎上,提高語文教學高效性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而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同時又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f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重視學生的興趣、主動性、課堂生成和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一、營造全員積極參與的課堂氛圍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為了提高教學高效性,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小學生普遍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若是單靠他們的自覺性來約束自己,則無法保障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轉(zhuǎn)變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對于學生的興奮點要準確把握,采用能夠快速引起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他們興趣的方式展開教學,盡可能放大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體會到課堂學習的樂趣,自然會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對漢字的認識與理解,教師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在教師開展認字教學時,可以先給學生介紹漢字的背景、由來,讓他們對漢字產(chǎn)生好奇心理。比如“囚”這個字,教師可以提前發(fā)問,一個人被關在一個籠子里,你們能想象出來這個字怎么寫嗎?學生對此展開想象,再結合老師的講解,就能更輕易地掌握這個字的寫法和意義,也能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
(二)調(diào)用學生主動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了,接下來就要引導他們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從以往的教學經(jīng)歷來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成正比的,學生主動性的強弱程度直接決定了他們個人綜合能力的水平,因此,教師要開展有效教學的一個主要方法就是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的主動學習并不是就單純地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其間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而要提高教師的引導能力,就要求教師平時就要注重知識的積累,保持備課的高效性。課前,教師要努力鉆研教材,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多積累課堂教學經(jīng)驗,
教師的引導水平達標了,學生的主動性被充分激發(fā),課堂的高效性也得到了保障。
(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體性,接下來就要引導他們進行討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討論教學是一種能夠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狀況的教學方法。在以往的課堂上,大部分教師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可這種方式卻存著很大的弊端,看似正在激烈討論的課堂,學生卻在其中相互推辭,會討論一些與教材無關的內(nèi)容,不僅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沒得到及時反饋。
如在學習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的《窮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如果你們是漁夫,家境貧寒下,會收養(yǎng)西蒙的兩個孩子嗎?”學生的討論就很激烈,有說收養(yǎng),因為不收養(yǎng)的話,那兩個孩子就會死去。又有人說不收養(yǎng),因為太過貧寒……課堂氛圍在熱鬧的討論聲中被推向高潮,創(chuàng)新思維被打開,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四)重視學生課堂生成
對于每節(jié)課,學生都會產(chǎn)生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想法,這就是課堂生成。教師除了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運動和創(chuàng)新想法的活動中,得到更深層次的體驗和理解外,還要善于評價學生的課堂生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因靈光乍現(xiàn)而頓悟出一些特殊的看法,有的看法看似天馬行空,卻是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后對文章的獨特理解。對此,教師不應漠視又或者是無情打壓,首先對學生主動思考的行為給予鼓勵,再針對學生的想法內(nèi)容,結合老師的教學機智客觀評價想法的正確與否,積極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將這種獨立思考的現(xiàn)象視為可貴的教學成果,從而能夠?qū)虒W空間進行拓展。
二、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打造高效課堂
精心安排課堂教學時間,對教學活動起著良好的調(diào)控作用。時間就是效率,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有效舉措。一堂課通常分為學習、講解、練習三部分,而如何在這短暫的40分鐘內(nèi)合理安排這三部分,就成了教學問題之一。一般來說,講的時間基本都是控制在15分鐘以內(nèi),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過多進行書面知識灌輸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相對來說,練的時間基本都要多于15分鐘,這里的“練”涵蓋了課堂中所有的訓練,對于學生而言,聽得越多反而越容易喪失屬于自己的思考。教師要將多講轉(zhuǎn)換成精講,將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盡量用來安排學生寫和練,只有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充足,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nèi)容,給每個環(huán)節(jié)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三、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
一個教師的優(yōu)秀與否對一批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當一個教師的教學風格足夠獨特時,對學生的吸引力也格外顯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格外重要。要想順利地進行語文教學,離不開教師豐富的知識,一位充滿文化氣息,并且蘊藏著深厚語言功底的教師,總能使語文課堂時刻充滿溫暖和煦之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部分內(nèi)容就是欣賞美文,因此要求教師的情感要充沛,課文能反映出多種多樣的感情,有哀婉悱惻也有高亢激昂,更有寧靜淡泊。語文課本的文章都是精挑細選后的佳作,小學生可以通過教師對文章深層地分析,跟老師進行情感的交流,沐浴在老師感染熏陶下,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素質(zhì),塑造良善的品格。
每篇課文的風格不一,因此也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對所組織的教學活動充滿熱情,保持情緒的高漲飽滿,用和藹的態(tài)度和親切的話語,富有激情地教導學生,將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完全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營造一個融洽、和諧的師生氛圍,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從而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盡情享受學習的樂趣。
四、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xiàn)小學語文高效教學,需要教師從新世紀的起點出發(f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要敢于向傳統(tǒng)的教學發(fā)出挑戰(zhàn)。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教師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注重課堂生成,做好備課工作,堅持讓學生多練多做,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利用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朝霞.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4).
[2]李娟.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文學教育(中),2017(10).
[3]劉艷霞.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實施的基本策略[J].神州,2017(9).
[4]賴福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