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琨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高中音樂學科教學,不再僅僅是教學生歌曲的演唱,還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展開。高中音樂學科通過教育改革,豐富了教學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健全人格、良好審美和情趣等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近些年來,我國對高中音樂的教育課程進行了改革,不再是傳統(tǒng)的老師教唱模式,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高中學生的年齡以及個性愛好進行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新的教學目標,需要高中音樂學科進行音樂教學的形式的改變,以學生為本,精心地設計音樂課堂,從而達到通過音樂教學能夠培養(yǎng)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一、“核心素養(yǎng)”的含義
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我國在全面展開,在國外同樣也是十分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例如德國的“關鍵能力”、美國的“核心知識”、法國的“共同文化”等。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校教育的學習場所習得的、以人類文化遺產與現(xiàn)代文化為基礎的教育內容,核心素養(yǎng)與人的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關鍵能力相關。通俗點來解釋,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在未來自身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優(yōu)秀的品質以及能力。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學生自身的素質,對社會的關愛、對國家的敬愛以及在發(fā)展過程中,學生的合作交流、創(chuàng)新實踐、自主發(fā)展的能力。核心素質是一種隱性無形的東西,不像學生們平日里課本中的知識,能夠真真切切地看見。核心素養(yǎng)不是一種知識或者技能,實質上是學生獲取知識以及技能的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身上十分珍貴的精神。新形式下,高中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學生擁有能夠感受和體驗興趣的能力。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老師在音樂活動組織時,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參與,能夠感受和體驗到音樂中的美,可以發(fā)展自己喜愛的音樂愛好,培養(yǎng)自己的音樂興趣。從而養(yǎng)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學生能夠具備音樂表達的能力。高中生擁有自己的一個小音樂庫,里面都是自己喜歡和熟悉的歌曲,可以隨時進行演唱,并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景去選擇不同的歌曲進行演唱,通過歌曲能去正確表達自己在當時情景中的情感。學生還可以進行音樂的改變,結合自己情感的需要,對音樂進行創(chuàng)作性改編,使得音樂更為貼近自己心中的情感,然后通過改編后的音樂表達出來。
學生能夠具備音樂交流與合作的經驗。學生可以和其他人進行音樂上的交流與合作,互相演唱各種擅長的歌曲或者一起配合演唱同一首歌曲。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校內或校外的音樂社團,一起共同進行音樂的交流與分享。
學生能夠擁有音樂審美能力。學生能夠熟知關于愛國、親情、愛情、友情、勵志、大愛等情感的音樂歌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心理的需求去選擇相應的情感的歌曲進行聆聽。對于較為復雜、高難度的音樂,可以進行美的欣賞。
學生需要具備對音樂文化的理解能力。古今中來,有許多經典優(yōu)秀的歌曲,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學生需要能夠理解這些經典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它們對公眾的影響,去了解我國多姿多彩的音樂文化,去感受音樂中的酸甜苦辣。能夠體驗到我國各個民族自身的音樂特色,可以理解和感受民族音樂的美,建立起平等的音樂價值觀,擁有健康而正確的音樂認知。
高中音樂學科需要改變教學模式,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高中音樂學科,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措施
(一)加強音樂教學設計
在高中音樂音樂學科的教學中,老師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體驗與鑒賞美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提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yǎng)與能力。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學生們在音樂中的實踐與情感體驗,提升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在音樂的選取上可以設置不同情境的、不同視野的,拓展音樂內容的寬度,提升音樂內容的高度,幫助學生在不同的人文情懷的歌曲中擁有自己獨特的鑒賞與感受。在培養(yǎng)學生們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時,不斷地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體會不同情感主題的音樂,讓他們去感受音樂中的情感,融入其中,建立起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
(二)尊重音樂個性化發(fā)展教學
高中階段的學生個性發(fā)展基本形成,因此不同的高中生在音樂喜好上也會大有不同,高中學生的音樂素質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高中音樂教師需根據學生性格的不同以及音樂素質的差異進行靈活而又有效的課程安排,使學生們的音樂個性得到發(fā)展。在音樂課堂上,老師需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們去自主地創(chuàng)作和想象,以小組的形式將擁有共同愛好的學生分在一起,讓他們進行討論和交流,組與組之間可以進行分享,尊重學生們在音樂上的個性化發(fā)展。音樂老師需要營造一個民主的音樂課堂氛圍,讓學生們多聽、多唱、多創(chuàng)作、多交流、多分享,使得學生們可進行發(fā)揮自己的擅長,去發(fā)展個性音樂。
(三)注重音樂實踐
音樂是形式和內容結合的藝術,在形式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音樂的旋律、曲調、音色、節(jié)奏等,音樂的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音樂主題、思想、氛圍以及情感等方面。在高中音樂學科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需要加強學生的音樂實踐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老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感受音樂中的形式美,更還需要讓他們體會到音樂情感等內涵美,讓學生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去,細細品味音樂中的情感和氛圍,提升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感知能力。
(四)培養(yǎng)表現(xiàn)能力
音樂是人們抒發(fā)情感的載體,高中學生需要擁有音樂表達能力。在高中音樂學科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同學們呈現(xiàn)不同民族風情、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音樂歌曲,并且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唱、合奏、音樂劇等多種形式的音樂表演,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們提高音樂的表現(xiàn)力。
(五)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價值觀
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去了解音樂的背景文化,讓他們明白音樂中的愛國情懷、民族風情,以及音樂帶給社會的影響力和作用。讓學生們去體驗和感受多元音樂,學習和認識不同音樂中所隱藏在背后的意義,促進學生更加認識音樂的本質以及它的情感力量。同學們在音樂中可以感受愛國情懷、勵志情感、友善情感等,促使學生形成知美、懂美、愛美的正確審美價值觀。
三、結語
在如今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高中音樂課程的改革,更注重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老師在音樂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的改變,拓展學生對音樂認知的廣度和深度,營造民主的音樂課堂,尊重學生們的音樂個性發(fā)展,注重音樂實踐,在音樂實踐中提升對音樂的理解,通過各種風格的音樂以及不同形式的音樂鑒賞,讓學生們最大程度上的進行音樂表達,加強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并且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們去了解音樂內涵、感受音樂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正確的審美能力。通過音樂課堂教學的改變和提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造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敬娟.淺析如何在音樂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J].黃河之聲,2016(18).
[2]馮巍巍.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特征與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2016(12).
[3]韓宏.論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J].音樂天地,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