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通知精神,我校各級共青團組織以“思想引領,成長服務”為宗旨,提高團青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在從嚴治團的大背景下推進高職院校團青工作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發(fā)展與改進。
關鍵詞:高職院校;意識形態(tài);現有成果及展望
一、高職院校團學工作中意識形態(tài)現有成果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增強團青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來,我校共青團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開展理論培訓、座談交流、知識競賽等政治理論學習活動,引領教育同學們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關于新形勢下高校思想工作系列重要會議精神,不斷強化同學們的理想信念;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領教育團學青年了解國情、認識社會,不斷強化團學青年的綜合素質;通過開展敬老助殘、義務支教、綠色環(huán)保、科技創(chuàng)新等志愿服務活動,引領教育團學青年積極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不斷強化他們的奉獻意識;結合國內重要歷史事件及重要節(jié)點,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征文演講、朗誦經典、知識競賽等活動,不斷強化團學青年的愛國精神。此類意識形態(tài)引領教育緊跟時代潮流,貼近青年的接受習慣,為幫助青年鞏固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同學們與民族共命運、與祖國共奮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二)以校風學風建設為重點,展現和諧校園建設新氣象
共青團組織積極發(fā)揮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堅持以校風學風建設為重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遵循不同階段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依托各班級班委會開展以校風建設、學風建設、文明宿舍創(chuàng)建、實習實訓、就業(yè)指導等內容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強化同學們對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依托各學生社團開展文化教育、藝術展演、學術講座、科技發(fā)明等社團活動,強化同學們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我們還深刻體會到充分發(fā)揮團學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對于推進校風學風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從團學干部的基本定位出發(fā),積極選拔青年骨干,參加“青馬”干部培訓班,參加各類“菁英人才學校”培訓,切實增強團青骨干的思想素質、工作作風、學習能力。上述工作的開展,使得我們的校風學風建設、和諧校園建設都展現出了新的氣象,校園更加充滿生機活力。
(三)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服務青年成才達到新水平
共青團組織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參與力量,在充分發(fā)揮團學組在繁榮校園文化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以南京城市職業(yè)學院為例,各級團學組織通過開展迎新晚會、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校園形象大使比賽、校園辯論賽、青春故事會等校園文化活動,為同學們的校園生活呈上歡快且高雅的文化盛宴;通過開展集體舞大賽、籃球賽、足球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太極拳比賽等體育競賽,為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注入青春的活力;通過開展“最美寢室”“最炫寢室”等評比工作,為同學們校園生活營造和諧的氛圍;通過打造校園文化藝術·科技節(jié)、社團巡禮節(jié)等校園文化品牌,為同學們的校園生活增添絢爛的色彩。上述工作的開展,寓意識形態(tài)教育于校園文化之中,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創(chuàng)新了校園文化的載體,彰顯了我校青年學生朝氣蓬勃的青春風貌,展現了我校校園文化的知識性、藝術性、先進性和教育性,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形成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團學組織自身建設邁出新步伐
一直以來,南京城市職業(yè)學院共青團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充分發(fā)揮學生組織的凝聚作用、引領作用和保障作用,通過開展“思想型、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學生組織創(chuàng)建工作,不斷增強服務意識,豐富服務形式、拓寬服務領域、優(yōu)化服務載體、完善規(guī)章制度、調整機構設置、提高學生干部素質、塑造學生干部形象,積極踐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理念;通過及時聽取、收集并推動解決涉及同學們切身利益和普遍訴求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團學組織在學生權益保障方面的主導作用。通過青年志愿者組織和各類學生社團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業(yè)困難、人際溝通困難、上進心不足及畢業(yè)未就業(yè)等青年群體的幫扶,切實解決團青們在生活、學習、成長、發(fā)展各方面的實際困難,不斷擴大學生組織在同學們中的影響力,強化學生組織的凝聚作用;通過積極指導和參與治保會、伙管會、宿管會等團學自治組織的指導與管理,不斷增強團青群體與學校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引領團青骨干主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隨著上級黨團組織對校園意識形態(tài)建設工作的重視日益增強,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關于團學組織自身建設、基層班團組織建設、團青組織服務青年的能力建設、工作信息化建設、團學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些差距和不足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重點研究,認真解決。
二、高職院校團學工作中意識形態(tài)前景展望
(一)以愛國愛校教育為切入,切實增強團員青年的主人翁意識和時代精神
青年的熱誠、理想和開拓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風貌。關心國家發(fā)展、著眼國家發(fā)展,關心學校發(fā)展、著眼學校發(fā)展是當代大學生主人翁意識的具體體現。因此,加強青年學子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同學牢固樹立“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理性愛國、健康成才”的思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強同學們的愛校榮校教育,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引領的重中之重。通過主流價值文化的不斷強化,積極引導廣大同學勤于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樂于奉獻,積極為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爭光添彩、建言獻策,切實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尊師愛校的歸屬感。
(二)以弘揚先進文化為引領,切實增強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
以先進文化引領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是黨和國家對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殷切期望,也是團青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本質要求。因此,我們要積極開展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知識性與教育性結合的高品位校園文化活動,大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氣氛;要加強對時代主流先進文化的引導,充分發(fā)揮先進思想、主流文化的正向引領作用,開展有針對性、有專業(yè)特色、有積極文化價值的活動,增強青年們的人文情懷和科學素養(yǎng);要充分發(fā)揮青年學生思維活躍、富于創(chuàng)新的特點,將科技創(chuàng)新與思想引領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營造學風校風優(yōu)良、歷史積淀厚重、文化品位高雅、人文氣息濃郁的育人環(huán)境,使廣大青年的綜合素質獲得全面提升。
(三)以服務青年為宗旨,切實提升團學組織的思想引領的能力和水平
各級團學組織學生作為代表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的群眾組織,在高校、教師和團學青年們之間發(fā)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因此,團青工作在意識形態(tài)建設上要樹立以“維權”為基本任務,以解決青年實際問題或困難為責任擔當的主體意識,積極爭取校內外多方資源,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學生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針對同學在成長成才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增加思想交流,貼近思維模式,構建有效的服務載體,全面提升思想引領水平。
(四)以拓展交流為重點,切實拓寬團學組織的工作渠道和工作思路
交流與合作對于拓寬團學工作渠道和工作思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要積極拓寬廣大團學組織校內外交流的渠道,例如:建立校級領導定期開放日、網上討論空間等打通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有效溝通渠道,倡導尊師重教的風氣;加強與校外單位合作,爭取外界單位支持,為學生會組織各項活動及其順利開展打下堅固基礎;要把握機遇,擴大其他兄弟院校學生會的交流與合作,改進工作方法,拓展工作空間,學習先進經驗,力爭使我校團青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五)以制度建設為保證,切實加強團學組織的自身建設和管理創(chuàng)新
科學的管理機構是團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因此,我們要在民主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包括測評推優(yōu)、學生自我管理、學生干部選拔等制度,健全激勵機制,激發(fā)學生會活力。首先,要建立監(jiān)管機制,加強對團學組織和團學干部作風的監(jiān)督,提高辦事效率;要建立協(xié)調與交流機制,互通信息,相互借鑒,促進團學意識形態(tài)體系化、規(guī)范化。其次,建立由活動申請表、計劃表、總結表等有機組成的固定活動范式,進一步規(guī)范各項活動的開展流程及檔案的保存;在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下,繼續(xù)健全和完善《學生會工作公示制度》,增強團青工作的民主化和透明化;不斷探索和完善團青意識形態(tài)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機制,加強總結、提煉工作,做到“文字有記載、網絡有體現、育人有形化”,充分發(fā)揮優(yōu)良傳統(tǒng)的育人功能。
三、結語
如今,面對高職院??缭绞桨l(fā)展的新時期,高職院校團青組織應該積極做好本職工作,力爭在已經取得較好成績的基礎上,結合學生會深入基層、深入學生的優(yōu)勢,不斷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不斷優(yōu)化資源配置,繼續(xù)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校園意識形態(tài)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在充分調動團學干部工作積極性,秉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以高效率、高水準的團學組織形象呈現在廣大青年面前,為高職院校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袁興華.高職院校學生黨員質量保障與評估機制構建研究[J].廣西教育, 2018 (15) :21-22.
[2] 徐振.淺談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宿州教育學,2013 (2) :16-18.
[3] 習近平.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 2013-8-21.
[4] 馮繼明,汪鳳蓮.新視閾下高校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思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 (1) :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