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正軍
摘 要 多媒體技術屬于課堂教學中采用的一種可行輔助手段,受到了教師、學生的認可。數學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學科目,將其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可實現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相關經驗做法進行總結。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數學課堂;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R8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8-0016-01
習近平主席在青島舉行的2017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提到:當今世界,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使人類生產、思維、學習方式與生活等均出現了變化,深刻展現了世界發(fā)展的前景。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教育改變與創(chuàng)新目標得以實現,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與個性化學習模式的建構,利于“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學習型社會打造,是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育的前提。并認為,我國需始終堅持走教育信息化道路,努力依靠信息化手段來拓展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減少城鄉(xiāng)數字化教育差距,達到教育公平,使億萬孩子均在同一藍天下享受優(yōu)質教育,實現知識改變命運的目標,這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與邏輯性均較強的學科,將其與信息技術結合以獲得高效教學質量已是大勢所趨,對于究竟應如何借助信息技術來助力小學數學教學值得每一位教師積極探索。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前提。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與理論性強,學習過程較枯燥,故而加強興趣的培養(yǎng)很重要。而信息技術的最大特征即“聲、形、色”俱全,能夠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讓學生置身愉悅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內,使學生求知欲提高,幫助學生進行重難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組合圖形的面積》講解時,課前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對應教學資源搜索,認真進行教學課件制作,課堂上通過電子白板進行課件播放,課件的開頭處導入一幅真實公園場景圖片,公園內現有一塊呈組合圖形樣式的空地,為了增加場景的真實性,可配上鳥叫聲與蝴蝶飛舞的畫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然后教師提出問題,為將這塊空地充分利用起來則需要在空地上鋪設草坪,因此前提就是進行空地面積計算,不過怎樣才能計算出這塊空地面積呢?然后教師就以符號標注,箭頭指示等形式為學生進行計算過程講解,為學生進行輕松、愉悅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掌握組合圖形計算技巧的同時,又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突破重難點,化抽象為形象
重難點知識是每一門學科都有的內容,這部分內容較抽象,理解困難,故而學生學習時較吃力。而一個教師不管有多能言善辯,也不能完全把抽象的知識以語言準確的闡述出來并讓學生理解消化。但信息技術的應用卻能夠將書本里抽象難懂的知識以直觀簡單的形式展示在學生眼前,幫助學生理解消化,使學生能輕松的抓住關鍵點學習,掌握各知識點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從而實現重難點突破。
如“周長”“面積”相關知識點也屬于小學數學階段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識點,教師需通過信息技術先為學生進行長方體模型展示,幫助學生進行面積與周長概念記憶,再用信息技術對長方形“周長”作色彩標注,把長方形長和寬的連接處分開,讓左邊的寬轉變至水平方向,上面的長順時針旋轉和右邊的寬形成一條直線,再朝右邊旋轉至水平位置,如此長方形的四條邊則轉變成了一條線段,學生對“周長”定義也有了更準確的認識。接下來教師再用類似的手法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長方形“面積”知識點展示,如此則將抽象的、難懂的知識簡單化,更利于學生理解學習。
三、進行鞏固訓練,促知識靈活應用
鞏固訓練也屬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里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小學數學教材里某個重要知識點教學后教師即可應用信息技術以特色化的訓練方式來幫助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點靈活的在實踐中進行應用,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讓學生探索欲望被激發(fā),而學生也能在邊玩耍邊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數學知識點的掌握。如為了考察學生混合運算能力,則可應用CAI將相關數學知識點設計制作成闖關游戲,依照訓練難度把題目分為幾關(第一關是10以內的加減法,第二關為20以內的加減法……最后一關是四則混合運算),學生僅在第一關闖關成功后方才有機會挑戰(zhàn)下一關,每過一關均可獲得對應獎勵(如金幣、寶箱等),該挑戰(zhàn)方式更符合小學生愛拼不服輸的性格特征,并且整個闖關過程都熱情滿滿,不會出現枯燥感,甚至“越來越帶勁”,這是一張紙、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所不能達到的。
四、結論
傳統枯燥、落后的教學模式已不適合素質教育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要求,依靠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與靈活性可為學生提供更多動腦、動手與思索的機會,可使教學方式更加開放,讓學生通過不一樣的途徑獲得有用的數學知識。故而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從而取得不一樣的學習效果,為學生初、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董春霞.如何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輔助作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4):84-85.
[2]胡靜霞.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合理運用[J].學周刊,2019(2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