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匯
摘 要:當前,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正在加快,在高等教育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和留學生教育順勢成為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對于我國來說,留學生的規(guī)模和質量都在逐年的擴大和提高,過去的差別化管理方式已不再適合當前留學生群體,針對這種現(xiàn)象,學者提出了趨同化管理的理論。本文主要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在留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管理和日常管理兩個方面進行總結和思考,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留學生教育;趨同化管理;高等教育國際化
一、趨同化管理的涵義及意義
趨同化管理是近年來學者根據(jù)來華留學生的特點提出的一種嶄新的管理模式。我國高校在漫長的留學生管理生涯中,一直采取的是“單獨式”、“特殊式”管理方式,將留學生群體隔絕于本地生日常管理之外,所以趨同是一個改進的方向,代表著要逐步將留學生和本土學生納入同一個管理系統(tǒng)中來。趨同化管理并非機械的對全體學生使用統(tǒng)一標桿,而是靈活的,在普遍中保留特殊,在統(tǒng)一中保持特別,真正做到“趨”而不“同”。既要將留學生群體納入高校日常的學生管理當中,又要根據(jù)留學生的特殊性進行相應的調整。
對來華留學生實施趨同化管理在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進程中意義重大:1、便于留學生跨文化交流和融合,增強留學生在華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留學生與本土學生融為一體有利于留學生更快的融入在華生活,增強其安全感和歸屬感,更快了解中華文化。2、便于各高校提高留學生教育水平。趨同化管理要求高校對留學生使用同樣的教育方式,有利于留學生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水平。3、便于節(jié)省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高校不再單獨設立專門服務于留學生日常管理的部門,節(jié)省了管理成本,將留學生管理納入教務處和各學院當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我國高校留學生趨同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管理
1、課程體系適應度低。目前我國高校來華留學生課程的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基本上與中國學生相同。然而由于留學生存在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導致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同堂聽講時出現(xiàn)無法跟上教學進程的問題,尤其是高等數(shù)學等難度較大的課程,許多留學生甚至完全聽不懂。由于留學生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等與中國學生相差甚遠,而且許多留學生難以克服語言障礙,導致其無法參與課堂討論和學術交流。
2、師資隊伍建設不足。師資隊伍建設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授課教師的國際化程度不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良莠不齊兩方面。雖然大部分高校都在培養(yǎng)教師海外學習,同時引進海外高學歷人才,但是師資國際化水平依然不高,授課難以同時兼顧本地生和國際生。此外,許多與留學生事務相關的管理人員在語言上有所欠缺,在日常溝通上與留學生有障礙,管理經(jīng)驗也大多來自于對中國本地學生的管理,難以針對留學生群體的特殊性靈活變通。
3、留學生教學管理邊緣化。我國大部分高校對留學生采取的還是單獨隔絕式管理,比如教務系統(tǒng)和選課系統(tǒng)沒有將留學生納入其中,導致其在日常學習中面臨許多困難。在教學管理上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多個部門職責交叉的現(xiàn)象,權責不明確,管理部門內部沒有統(tǒng)一的管理方案,出現(xiàn)問題時也時常因為各部門制度上的沖突無法及時解決。
2.2日常管理
1、管理主體多、部門間溝通不暢。來華留學生日常管理分為招生、教學、生活管理及簽證事務幾大部分,不僅需要校內多個部門的協(xié)同管理,部分事務還涉及到公安局、出入境等單位,而目前我國高校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部門職責交叉或管理空白區(qū)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問題時各部門職責不明,互相推諉,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2、突發(fā)事件應對不善。由于留學生的特殊性,各種突發(fā)事件的處理和應對是留學生日常管理中最復雜也是最棘手的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并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和人員處理留學生的日常事務,通常是幾個部門交叉管理,沒有針對性,出現(xiàn)問題時后續(xù)的處理也不及時,一些管理人員也容易因為語言障礙、溝通困難而無法第一時間了解情況、解決問題。
三、改進我國高校留學生趨同化管理水準的對策
1、規(guī)章制度趨同化。完善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是實施趨同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各高校應將留學生管理納入到統(tǒng)一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當中,即對本土學和國際生使用統(tǒng)一管理模式,又要兼顧留學的特殊性,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優(yōu)化管理方法。另外,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建立統(tǒng)一的信息管理平臺,例如教務處系統(tǒng)增加國際版,讓留學生在處理學習事務時更加便捷,也方便學校統(tǒng)一管理。
2、教學管理趨同化。教學管理趨同化要求“同中求異”。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qū)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如果采用統(tǒng)一標準要求本地生和國際生顯得太過僵硬,因此,授課教師要根據(jù)留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制定教學方案和考核標準。另外,在留學生入學之前,學校應當對其漢語水平等級有嚴格要求,要求其通過漢語資格考試,在起點上提高要求,客觀了解學生的水平,在未來的教學中才更有針對性。
3、師資隊伍國際化。在師資隊伍方面,包括平時上課的授課教師和負責留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教師。提高授課教師國際化水平分為“引進”和“培養(yǎng)”。高校一方面高校要積極引進海內外有廣闊視野和優(yōu)秀科研水平的高層次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對已有的教師隊伍進行培訓,提供海外學習的機會,從質量和數(shù)量上完善并優(yōu)化師資結構。在管理人員方面,要做到權責明確,留學生管理工作繁瑣,要盡量細化、責任到人。
4、日常管理趨同化。在這一方面,高??蓪iT培養(yǎng)一批專職管理留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師或輔導員,獨立于其他留學生管理人員之外,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留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留學生因文化、語言、宗教信仰等因素引起的心理問題,要及時的排解和疏導,幫助他們提高適應能力和差異文化接受程度,為留學生的學習做好后勤支持。
四、結語
留學生教育是高校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的重中之重,對留學生的管理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趨同化管理不是簡單地以“同一”為目的,而是要結合留學生群體的特殊性,真正做到趨而不同。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要根據(jù)實際狀況及時調整管理模式,更好的幫助來華留學生融入到中國文化當中來,對管理工作進行及時的反饋和思考,以有效提高留學生管理水平,促進高校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