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英 劉桂英 段雨含 潘德紅 張麗芬
【摘 要】目的:探討個體化康復訓練在住院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康復效果。方法:對3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個體化康復訓練(研究組),治療前后進行“住院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和“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問卷(ITAQ)”,陰性癥狀量表(SANS)中的興趣與社交缺乏因子評定和對30例對照組觀察前后進行相同量表評定。結(jié)果:研究組訓練后IPROS各因子及總得分低于訓練前(t = 9.14, 8.44, 10.79, 4.51, 7.12, 4.51, 7.12, 4.69, P﹤0.01),SANS興趣與社交缺乏因子得分低于訓練前(t = 10.83, P﹤0.01),ITAQ得分高于訓練前(t = 7.03, P﹤0.01),對照組觀察前后全部量表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值在1.20-0.07之間, P﹥0.05)。結(jié)論:個體化康復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較好的康復效果,同時能改善社交狀況,改善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
【關鍵詞】個體化;康復訓練;精神分裂癥;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227-01
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同個體之間存在的問題不盡相同,采取一致化的康復訓練治療,會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康復訓練缺乏針對性,幫助和收效不大。個體化康復是針對患者個體存在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計劃和訓練措施,通過差異化的政策訓練,解決每個個體存在的問題, 可以有效提高康復訓練效果。我院康復科2015年4月開始實施個體化復訓練,共實施120余人,對其中部分患者進行效果評價,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于下。
1 對象及方法
1.1 對象 研究對象為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診斷符合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隨機分成研究組和觀察組,研究組進行個體化康復訓練,訓練一個月為一個觀察周期。對照組按常規(guī)在病房活動及參加一些集體娛樂活動。
1.2 方法 研究組的主要訓練內(nèi)容有:①小組式認知行為治療;②生活自理能力訓練;③服藥依從性訓練;④社交技能訓練;⑤音樂舞蹈及體能訓練;⑥代幣強化治療。參與的時間和內(nèi)容根據(jù)每個個體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各有側(cè)重。效果評定采用“住院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和“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問卷(ITAQ)”,陰性癥狀量表(SANS)中的興趣與社交缺乏因子。IPROS共36個條目,根據(jù)“正常、輕度、較重、嚴重”采用0-4五級評分,量表分五個因子,累計總分和因子分,總分參考等級:≤12分完全康復,13~48分基本康復,49~84分部分康復,85~120分極少康復。ITAQ共11個條目,根據(jù)“沒有、部分認識、全部認識”采用0-2三級評分,累計總分,得分越高自知力恢復越好。興趣與社交缺乏因子包含8個條目,按1-無、2-可疑、3-輕度、4-中度、5-重度、6-極重評分,評分越高功能缺陷越嚴重。評定分兩次,入組時評定一次,康復訓練一月后評定一次。研究組完成兩次評定30例,對照組完成評定30例。
1.3 統(tǒng)計方法 將資料輸入SPSS17.0進行檢驗和x?檢驗。
2 結(jié)果
2.1 一般資料 研究組30例均為男性,平均年齡:38.57±6.50歲;對照組30例均為男性,平均年齡:42.20±9.39歲,兩組平均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1.74, P﹥0.05);兩組入組時“住院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各因子及總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 = 1.58, -1.01, -0.84, 0.65, 1.59, 0.18, P﹥0.05),SANS興趣與社交資料評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t = 2.25, P﹤0.05),自知力評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t = -2.84, P﹤0.05),從康復的重點目標看,資料仍具有可比性。
2.2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康復療效評分比較(見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康復療效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興趣與社交缺陷研究組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興趣與社交缺陷較對照組嚴重;而自知力得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自知力缺乏較對照組嚴重。
2.3 個體化康復治療組康復治療前后康復療效評分比較(表2)
研究組個體化康復治療后康復療效評定表各因子及總分都低于治療前,差異有極顯著意義。自知力治療后得分高于治療前,差異有極顯著意義。興趣與社交缺陷治療后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極顯著意義。
2.3對照組觀察前后康復療效評分比較
對照組觀察前后康復療效評定各因子及總分、SANS興趣與社交因子,自知力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方政華等[1]報道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取分段個體化綜合康復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病理癥狀和改善陰性癥狀,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薛志強等[2]報道,個體化康復治療能夠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癥狀和社會適應功能。張春鋒等[3]報道,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個體化康復治療方法,能夠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本文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經(jīng)過個體化康復訓練,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表各因子及總得分都低于康復訓練前,興趣與社交因子得分也低于訓練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反映經(jīng)過個體化康復訓練,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表各因子缺陷都得到改善,興趣與社交缺陷也得到改善。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得分較治療前有大幅度提高,也反映出經(jīng)個體化康復訓練后,自知力和治療態(tài)度有了較明顯改善。與之相比,對照組觀察前后康復療效量表各因子、興趣與社交缺乏因子、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反映出未經(jīng)個體化康復訓練的對照組康復療效各因子、興趣與社交缺乏因子、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都沒有明顯的進步和改善。尤其研究組康復訓練前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得分還低于對照組,在經(jīng)過個體化康復治療后,得分有了大幅度躍升,也反映了個體化康復治療對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的恢復有較好的效果。提示個體化康復訓練,能在一定程度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和社會功能;對改善自知力缺乏和提高治療依從性也有幫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方政華,周劍,楊棟等,分段個體化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長期療效隨訪研究,臨床醫(yī)學,2014,34(2):31~33。
[2]薛志強,談艷,張少平等, 對社區(qū)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個體化康復治療的近期效果,上海精神醫(yī)學,2007,19(1):29~38。
[3]張春鋒,呂亞華,張勁中,個體化康復治療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療效的影響,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9):13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