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花玲
摘 要: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本文闡述了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感悟文本魅力、借助豐富想象、搭建朗讀平臺等方式,讓學生找到自己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讓閱讀成為孩子們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興趣 培養(yǎng)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課堂上不應該以教師的講解,分析為主,而應以讓學生在主動、積極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新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蔽覈糯蠼逃铱鬃右苍浾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而培養(yǎng)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閱讀教學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最主要的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境導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讓學生學好每節(jié)課,并對每節(jié)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導課極為重要,好的導課,不僅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還能使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積極主動的交流,為學生閱讀感悟課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課文特點,多采用故事導課,游戲導課,情境導課,音樂欣賞導課。
二、感悟文本魅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文本中的思想感情,結構特點、語言特色。并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品味文本,質疑解惑,必要時教師只做點撥,在學生感悟文本之后,師生討論交流,再進行對話。使學生更能體會到一種探索的樂趣,從而喜歡上閱讀,使閱讀興趣倍增。
三、借助豐富想象,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內心世界是豐富的、多彩的。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上組織有趣的競賽,表演、游戲等實踐活動。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有興趣參與,那么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課文題材多樣,有情節(jié)生動的故事、有感情豐富的詩歌、有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等。通過演、唱、畫等多種形式來展現課文內容,這樣,可以使抽象化轉為形象化,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搭建朗讀平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新課程標準》再三強調,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獨特的思維方式,由于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因此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及時評價鼓勵,評價方式要多樣。如,學生讀,教師評;教師讀,學生評;學生讀,學生評;自讀自評。在評價學生閱讀時,語言一定要得體,能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即使學生在閱讀時存在一些瑕疵,評價時也應注意語言的委婉性。
五、課內與課外有效結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憑借教材這個例子教會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只能舉其一,不能起到反三的作用,只有從課內走向課外,由課堂走向生活,拓寬學生閱讀的知識面才能反其三。因此,學生每學一篇課文,我都會根據課文的內容、題材、作者的寫作方法,給學生推薦閱讀資料。讓學生去閱讀,并做好摘錄筆記。比如:學了《秉筆直書》,我就向學生推薦林漢達的《春秋故事》,學了《小蝦》,我就向學生介紹老舍以及他的名篇《貓》,并讓學生去學習有關老舍的其他作品;學了《和氏獻璧》《欲速則不達》,我就向學生介紹當時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軼事,并讓學生課后去查找相關的故事、資料……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高了,并深深地愛上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弊鳛橐幻Z文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工程常抓不懈。同時還要不斷地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才能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才能有力的推進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