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棚
摘 要:隨著新課改在教育領域內的影響逐漸深入,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也成為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點之一。但是在實際教學時,由于一般的考試對學生的朗讀能力沒有考察的項目,小學語文教師往往會忽略朗讀訓練。筆者通過了解進行朗讀訓練的意義,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著重研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培養(yǎng)措施 朗讀能力
一、進行朗讀訓練的意義
一般情況下,會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忽視朗讀訓練的指導,會使將朗讀與閱讀混淆。這會直接影響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還會對整個語文教學的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教師需要重視朗讀訓練的作用,積極為小學生開展朗讀訓練,使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斷提高,為之后各科內容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對小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能有效提高小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無論是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相關朗讀視頻、音頻,還是小學語文教師自行完成朗讀示范,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只要朗讀示范中包含感情,便可以吸引學生們的關注,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從語氣的抑揚頓挫中感受作者當時寫下文章的心境與情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與文字鑒賞水平。對小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能充分結合“聽、說、讀、寫、練”五位一體的學習途徑,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語感,使學生增強漢語語音感受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性、發(fā)音的敏感性與鑒別力。只要養(yǎng)成這種語言,之后如果遇到錯誤的語音或病句,就會從心中感受到不適進而改正,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程度。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具體措施
1.運用多元化手段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為保證小學生朗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朗讀的視頻、音頻等內容,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提高自身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便于在之后的閱讀中投入感情與個人理解。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朗讀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更好地融入感情進行朗讀。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朗讀時為其搭配相應的背景音樂或背景圖,使學生能在朗讀過程中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與語言表達、組織能力[1]。除此之外,角色扮演法、游戲教學法等都是小學語文教師提高學生朗讀能力時可以使用的教學方式。
2.重視教師的指導、示范作用
當小學生積累一定的識字量之后,朗讀一篇文章并不是困難的事情,此事困難的地方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自身的指導與示范作用。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之前為學生進行示范,使學生在教師的朗讀示范下掌握文章朗讀語調的抑揚頓挫,并從中體會文章的內容與情感。之后,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結合作者生平等其他因素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包含的情感,使學生能正確認識本文的創(chuàng)作意圖與意義,使學生在后續(xù)的朗讀中能融入自身的情感,為學生帶來有效的朗讀訓練。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筆者會為學生示范閱讀,并引導學生感受文章所描寫的深厚的父子情深,尤其是在閱讀父子之間的對話時,更應該充滿感情,使學生在進行后續(xù)的朗讀時,能更好地融入自身的理解與感情,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3.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
為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應當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應當重視朗讀訓練的趣味性,避免學生受單一朗讀訓練的影響對朗讀失去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分小組比賽等開展朗讀訓練,還可以結合表演形式進行抗毒訓練。小學生樂于參加各類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便可以充分發(fā)揮游戲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到朗讀訓練中,使學生能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不同人物的心理世界與情感體驗,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全面提高學生朗讀能力[2]。例如在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式閱讀活動,使學生們能在扮演故事中的任務角色時感受到當時情境下人物的心理變化。尤其是以主角“賣火柴的小女孩”視角閱讀的孩子,更能夠體會到小女孩的苦難以及作者對當是社會環(huán)境的控訴。
4.強化朗讀評價的作用
除上述的措施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強化朗讀評價的作用。對小學生的朗讀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改正。由于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尚未得到良好培養(yǎng),因此,在對學生的朗讀結果進行評價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以自身意見為主,以學生意見為輔的評價方式,以便于學生能在評價中更好學習到適合自身的朗讀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需要重視自身的語言表達程度,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教師若使用過于嚴格的語氣、詞匯會直接導致小學生喪失閱讀的自信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用詞,避免小學生受評價打擊。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重視評價的公平性,對于學困生、學優(yōu)生應當一視同仁,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結語
根據(jù)文中內容可知,隨著素質教育的影響范圍逐漸擴大,語文朗讀教學開始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備受關注的重點之一。積極開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朗讀能力,能有效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內容與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及語言組織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漢語語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運用多元化手段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重視教師的指導、示范作用;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強化朗讀評價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郭金花.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亮麗風景——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J].華夏教師,2018.
[2]耿雪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