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上升,人們越來越傾向于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滿足。但由于我國的心理學發(fā)展起步較晚,歷程較短,其成熟度遠不及于歐美國家。我國物質水平的上升,但人們對于心理需求以及精神層面的教育沒有得到同步的滿足,則出現(xiàn)物質和精神層面的不對等問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較低,較為少數(shù)的學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問題百出,在本篇文章中會詳細地介紹中小學心理健康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定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中小學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策略
在中小學教育的領域中不僅要注重對于知識的傳授,也要注重對于學生心理層面的教育和引導,從而塑造一個全面健康的人格,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愉悅和輕松,讓學生在中小學的成長歷程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心理上的成長,從而為學生后期的人生發(fā)展做準備。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也會對學生的個體生活以及心理造成負擔和壓力,因此在中小學領域內對于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在我國較為發(fā)達地區(qū)實行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其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并沒有切實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沒有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1]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經濟發(fā)展水平是影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的原因之一。對于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qū)如山村和農村地區(qū)來說,中小學的教育課程中并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對于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來說,關于心理健康講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類的課程發(fā)展較為迅速。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缺乏明確的目標,缺乏科學嚴謹?shù)男睦斫】到逃齼热?,且對于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水平檢測手段缺乏專業(yè)化等問題。根據(jù)調查研究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為了應付國家要求和教育部門的檢查,因此使得大部分的健康教育活動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對于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此外,大部分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演化為教務處和政教處,學生即使出現(xiàn)心理上的困擾也不敢尋求幫助,健康教育中心名存實亡。[2]
2.社會和家庭的重視程度不夠
社會領域和家庭層面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是社會現(xiàn)狀普遍存在的問題。家長在教育和教導孩子的過程中,認為只要滿足學生生理上和物質上的需求,則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但他們忽視了對于孩子心理依賴上的滿足,從而可能會造成學生出現(xiàn)不安全的依戀問題或者是性格上的缺陷。根據(jù)著名心理學流派精神分析學說,個體的活動都是對三歲之前光盤上內容的重復,個體的性格特征以及為人處世的方式等都與童年經歷息息相關。因此,在我國家庭教育領域中,父母對于兒童不健康的教育方式或者傷害能夠影響其后期的人生生活和經歷。除此之外,在家庭小范圍內的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素質教養(yǎng)等都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父母本身的自我改變與進步才是對于兒童最好的教育。在社會大范圍內的社會風氣以及社會流行趨勢也會對兒童的個體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社會大眾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和觀念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差,使得個體在出現(xiàn)心理困擾時不敢去向正規(guī)渠道求助,這也是在中小學領域內學生自殺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解決策略
1.學校加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提高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普及度是目前教育領域應當著重解決的問題。對于我國西部以及欠發(fā)達地區(qū)來說,也應當注重對于其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和知識普及,從而提高我國整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普及程度。除此之外,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也應當制定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實際幫助作用。此外,也應當制定較為科學合理的評價考核體系,從而端正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和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心理健康教育在實施相應的課程活動以及教學內容時,應當挑選較為合適的教學素材,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挑選,從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進程。
2.營造健康的家庭氛圍和良好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社會整體環(huán)境的安穩(wěn)程度以及家庭氛圍的和諧程度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影響。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本身的相處模式,對于學生的性格塑造以及安全依戀問題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父母對待他人的方式也會影響兒童的人際交往模式。因此,在家庭環(huán)境中營造良好的和諧氛圍和健康的生活氣息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長久發(fā)展。社會整體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價值判斷以及價值觀的形成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同時代內的社會繁榮程度以及社會流行趨勢對于兒童產生的影響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是不同時代特點下不同心理學流派出現(xiàn)以及受到大眾歡迎的原因。
3.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的水平
由于我國的心理學發(fā)展起步較晚,歷史較短,因此我國的心理學發(fā)展尚未形成較為科學合理的系統(tǒng)。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的教師,大部分并沒有取得相應的心理學學位和專業(yè)知識,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大部分是思想政治教師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也是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較為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的水平是必要手段。教師在進行自我學習的基礎之上參加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在面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以及心理困擾時能夠及時給予幫助,從而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結語
在中小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開展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層面的關注和引導。學生只有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特質才能夠促進知識教育意義的體現(xiàn),長久的心里壓抑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困擾和問題,及時排除困擾才能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因此在中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對于學生心理層面的建設也是極其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漆誼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
[2]黃成虎.提升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策略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