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剛
摘要:學校建立家長理事會是家校合作的一種表現形式,有助于學校和家長針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展開溝通討論,從而解決教育難題。本文闡述了目前常見的小學家長理事會行使職能的亂象,并提出如何從理事會的管理運行層面改善這一亂象的措施,促使小學家長理事會正常運作,促進家長和學校的交流。
關鍵詞:小學家長理事會;家校合作;組織運作
家校合作的理念是當代教育事業(yè)拓展,推陳出新的產物,學校建立家校合作的組織有益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我國受家庭地域遷徙,城市和農村的差異等因素影響,家校合作理念在實際操作中,常常被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不科學的管理制度阻礙發(fā)展腳步,家長無法參與學生學校教育,與學校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因此改善家長理事會交流與溝通問題迫在眉睫。
一、小學家長理事會交流與溝通的屏障
(一)家長理事會對學校的管理職責流于形式
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建立小學家長理事會的方式,是完善當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手段。理事會為學生家長參與學生學校教育,開放相關權利,但目前我國對這一種助力學生教育的組織形式的認識,仍處在這一模式存在原因意義的研究,并未廣泛付諸實踐,因此參會成員并未真正意識到其重要性,導致理事會管理流于形式。
(二)家長與學校對話關系不平等
由于國內家長對這一組織職能認識不深刻,并深受將學生完全交由學校管理的思想影響,家長理事會的管理依賴于學校的組織,導致家長理事會實際上成為學校的附屬組織,形成上下級管理,使家長和學校不能平等對話,理事會的功能基本形同虛設,家長不能自主思考和組織相關交流活動,阻礙家長和校方對學生教育問題的交流。
(三)家校合作職責不清影響交流與溝通
在對學生教育的管理中,理事會的家長與學校在學生衣食住行,德智體美方面互相干擾,家長仍過度關注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考試名次,在理事會現實運行中大亂陣腳。理事會中也沒有成文的規(guī)則約束雙方的權利和職能,導致權利放寬的運行混亂,家長和學校溝通不順暢,平白增加了溝通障礙,發(fā)生不必要的矛盾。
二、如何改善小學家長理事會交流與溝通問題
(一)培養(yǎng)家長理事會成員的職責意識
面對學生家長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國家應大力宣傳家校合作教育在學生成長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大多數小學家長理事會建立后,學校、家庭雙方因各自參會追求的利益不同而相互防備,雙方追求的利益訴求無法達成一致,合作也就無法步調一致。在這一問題上,貴州省教育部門以貴陽市南明區(qū)尚義路小學為家校教育實驗區(qū),形成示范參考效應,吸引各地區(qū)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觀學習,引導家庭和學校的合作[1]。
家長理事會的管理具有懈怠性,這就需要制定參會制度,設定參會門檻,設立參會成員的定期考核制度,由此杜絕參會成員不作為的現象發(fā)生??衫媒⒓议L理事會微信公眾平臺等網絡工具,做家校合作的理念傳播,增加家長理事會參會成員的交流黏性。
國家加強家校合作使命感的引導,家長也應切實參與到學生學校教育中去,學校也應正視家長理事會的管理職能,雙方應該在合作實踐中相互監(jiān)督,規(guī)避合作實踐中的不恰當行為,切不可浪費建立小學家長理事會這一舉措。
(二)家長理事會管理應脫離學校和家庭
家長理事會應該獨立運作,在對待孩子教育上,學校和家庭不應屬于上下級附屬關系,應體現關系平等。實現家長理事會的獨立運作,首先要建立系統(tǒng)的組織管理體系。家長理事會的成員以在校學生家長為主體,其成員文化素質水平對內部管理具有局限性,可利用民主選舉的方式,確定理事會管理人員,確保領導班底的良性運作。
其次,明確制定合理的內部職責分工和管理制度。成員利用自身擅長的領域,實現理事會相關工作職責,可點對點的解決理事會內部工作痛點。詳細的管理制度可幫助理事會減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使理事會在家校合作中按照內部管理流程完成使命。
最后,理事會應該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在這一舉措上,南明區(qū)尚義路小學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的示范作用,聘請局關工委領導干部做學校德育顧問,學校退休干部深入家訪,了解貧困學生、留守兒童的情況,群里群策豐富理事會的組織構架。因此可接納第三方機構協調管理家校合作,廣泛吸納社會上已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孩子教育研究人員、熱心教育事業(yè)的義工等等,助力家長主動與學校建立溝通。
(三)明確家長理事會職責確保組織正常運作
在家長理事會中,學校和家庭屬于合作機制的雙方,學校負責主導校園管理,家長理事會負責監(jiān)督校園管理,在孩子教育問題的合作中,學校的主要職責在于教育教學,家長理事會的職責主要在于基礎的家庭教育和組織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合作雙方應各司其職,不應越界。
在組織實踐活動配合學校教育教學上,理事會可整合學校和社會的資源,開展家?;拥南嚓P活動,在我國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qū)尚義路小學的家校合作中,就邀請到貴州人民出版社副編審,心理學碩士專家,作有關孩子閱讀的分享活動,以此助力學校的教學教育,也有助于學校、家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2]。另外該學校也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利用貴州婦女網兒童部官網對實踐活動的報道,搭建愛心橋梁,通過社會力量傳遞家校合作的理念。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家長理事會的建立是家長學校之間溝通的橋梁。政府和社會大力支持家校合作,以權威的力量發(fā)揚合作使命;理事會廣泛利用社會力量,并健全家校合作縱橫方向的規(guī)則制度,是維系家校溝通橋梁、使這一機制長遠發(fā)展的必經途徑。
參考文獻:
[1]薛光梁.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模式的應用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29.
[2]陳向楠.美國家長教師協會(PTA)對我國家校合作的啟示——以“帶你的家人上學一周”為例[J].林區(qū)教學,2019(1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