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琴
摘 要: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在幼兒階段所培養(yǎng)的良好行為習慣,對他們以后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義。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我們的工作重點就在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次筆者就如何實現(xiàn)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環(huán)境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以下幾點闡述,希望對以后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行為習慣;教學探究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時間較長,這里是幼兒接觸新的人和事物的主要場地,因此可以看出幼兒園是幼兒整個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因素,因此幼兒園應該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幼兒能夠在這種好的環(huán)境當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讓幼兒形成文明行為習慣
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文明習慣上進行互相監(jiān)督和互相幫助。讓他們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愛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同時,教師要讓幼兒明白幼兒園是他們的大家庭,因此,他們需要保持幼兒園的干凈整潔。同時,還需要讓他們學會為其他人考慮。例如,在其他孩子休息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保持安靜,不制造出各種吵鬧的聲音。在吃飯的時候,教師需要讓他們學會基本的用餐禮儀。教師要引導幼兒不浪費糧食,不隨意破壞餐具,對于表現(xiàn)比較好的幼兒可以進行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在用餐結束之后能夠積極主動地收拾自己的餐具,并把它們放在餐具回收點。除此之外,幼兒教師在家長會及親子活動的時候,還需要引導幼兒的監(jiān)護人協(xié)助幼兒園一起對幼兒進行文明習慣的培養(yǎng)。幼兒教師和家長都需要為幼兒的文明習慣做出良好的榜樣,從而使幼兒在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文明習慣教育。從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二、讓幼兒形成集體行為習慣
由于幼兒普遍年齡較小,他們與社會接觸的少,所接觸的人群也較為單一。幼兒在成長過程當中,他們的紀律意識并不強,在日常教學中幼兒教師應該讓幼兒形成守規(guī)則、懂團結、遵守紀律的意識,這樣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參與日后的實踐活動。通常幼兒在游戲活動當中游戲規(guī)則較多,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游戲之前,應該讓幼兒了解游戲規(guī)則,并且引導幼兒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進行游戲。例如在游戲過程當中,教師應該讓幼兒懂得有秩序地進行游戲,讓他們每個人都排好隊,形成規(guī)則意識。在活動中教師也應該鼓勵幼兒踴躍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不能夠隨意地離開自己的位置,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擁有紀律意識,通過一些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
三、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行為習慣
幼兒教師還需要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觀察行為習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色彩繽紛的卡片,讓幼兒通過觀察來尋找相近顏色的圖片。也可以通過讓幼兒分小組對不同形狀的玩具進行觀察和分類來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積極地去思考,發(fā)現(xiàn)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以及有趣的事物,并主動與同學和老師分享。
四、表揚與鼓勵,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表揚與鼓勵的正確運用能激發(fā)幼兒積極向上、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兩者有機結合也能有效地為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供更大的幫助。形成一個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一般要三周到三個月的時間都能形成一個好習慣。在習慣的形成過程中,由于習慣必須要天天堅持,在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因素影響下,如何天天堅持并最終形成習慣?當幼兒在形成習慣過程中,對老師提出的要求做得很好的,我們馬上給于表揚及時利用鼓勵的語言。當幼兒受到了表揚和鼓勵后,他們從自己好的行為中收獲了快樂,也就會自覺地控制那些不好的行為了,好習慣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
五、做幼兒表率,與幼兒一起改正
“為人師表”是幼兒教師的一個基本準則。幼兒模仿能力強,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的動作、神情與自己很相似,這就是幼兒與我們一起生活相處的時間久了,老師的一些言談舉止?jié)撘颇貍鹘o了孩子。例如我們經常要求洗手、喝水時都要排隊。有些幼兒經常違反規(guī)則,結果屢屢受到同伴的告狀而受到批評。但是,老師自己本身是否也自覺遵守規(guī)則呢?有一次,我搶占了小朋友的水龍頭去接水,這個小朋友就說:“老師,你為什么不排隊?我們都排隊了”我一聽,面紅耳赤,然后解釋道:“對不起,老師要趕著做事,以后我會排隊的?!逼鋵崳嗬镉行┬∨笥巡粣叟抨犚彩鞘芰死蠋煹挠绊?,他們不愛排隊的原因也許就和老師說的一樣。因而老師要時時嚴于律已,為幼兒樹立一個好榜樣,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
六、發(fā)揮家園橋梁作用,更有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關鍵的老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家長重視的教育是以發(fā)展幼兒智力為重點目標,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卻被忽視了。幼兒在園形成的好習慣一到家就松懈了,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缺乏監(jiān)管、得不到重視,好習慣也就隨風而散了。所以,一定要加強家長的合作意識,發(fā)揮家園共育的橋梁作用。首先要改變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通過沙龍活動、家庭教育講座、與家長會面溝通、家訪等形式,轉變育兒觀念。其次,認識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要求家庭和幼兒園把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放在首位。家園共同配合,教育方式一致。例如,幼兒園要求孩子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要求家長晚上九點后不看電視,在規(guī)定時間內督促孩子上床睡覺,如家長配合好了,幼兒這一良好的習慣就形成了。家長要求孩子主動向人打招呼的,家長首先要做好表率,因為在幼兒園,老師和幼兒看到客人都會主動問好的,所以,家園配合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結語
幼兒的健康成長與所處環(huán)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lián),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需要時間的積累。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足夠的耐心,在日常的活動中,有意識的將安全教育滲透于活動當中,讓幼兒形成安全、文明、守紀律、有集體意識和觀察能力強等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為幼兒以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單磊落.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161.
[2]朱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1):115.
[3]彭茂紅.新入園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策略初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22(06):103-106.
[4]鄧平.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J].文教資料,2013(0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