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
【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旨在優(yōu)化課堂,擯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模式,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但自新課改推行以來,常態(tài)課依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依然低效,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凸顯。本文就從這個實際出發(fā),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課堂的構建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有效課堂;方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但是,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弊端,也面臨許多問題,如內(nèi)容陳舊、教法落后、學生認識不到位、缺乏深入理解和運用、課堂效果差等。在新課改背景下,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打造有效課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論題。
一、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自由課堂氛圍
有效課堂的標志是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參與度高、收獲多。為此,構建有效課堂的前提是輕松自主的課堂氛圍的營造,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營造自主、自由的課堂氛圍,關鍵是教師應更新教學觀,樹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的課堂觀,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鼓勵學生發(fā)表看法、陳述理由,這樣既和諧師生關系,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方法很多,如激勵教學法的運用,運用身邊的實例,讓課堂活起來。
如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七課《親情之家》的第一框“家的意味”的教學時,教師首先給學生一幅圖,讓學生猜猜是哪個字,先讓學生觀察圖片的內(nèi)容,說說對圖片的理解,再猜猜是哪一個漢字。這樣的游戲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激活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猜出“家”字后,教師再鼓勵學生根據(jù)這個圖片,說說“家”的含義,這樣教師順理成章地揭示出新授的內(nèi)容,可見,游戲的運用為有效課堂的構建提供條件。
趣味性的導入之后,教師可借助身邊的案例,像講故事一樣,將學生帶進課堂的場景中,讓學生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去思考、去辨別,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進行《家的意味》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英語單詞“family”的每一個字母代表的意義入手,讓學生說說對“家”的理解,如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然后,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有哪些,給學生自主交流的時間。對于“家庭成員的確立的四種情形”的學習,教師可以結合身邊的一些家庭實際的案例,讓學生明確這個知識。為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把一些實例編寫成小話劇,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了解老師的同時,理解自己的父母,落實情感目標。
二、運用情境教學,激發(fā)主動參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首先應激發(fā)學生興趣,扭轉(zhuǎn)學生被動接受的思想,改變機械接受學習的方式。學生只有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產(chǎn)生不竭的動力,激發(fā)起探究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情境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應善于運用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主動思考、自主探究。
如“法律保障生活”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呈現(xiàn)給學生一幅漫畫:寫有“法律”字樣的大傘下,站著很多人……讓學生觀察漫畫,并說說這個漫畫表達了什么意思。之后,播放《法律保障生活》的視頻,并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之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理解和感悟,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三、運用問題教學,激發(fā)積極探究的樂趣
課堂提問是有效課堂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興趣。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保證問題的層次性,運用適當追問的形式,不斷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究,以問題引思、以問題促動。
如《法律保障生活》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供情境:教材93頁的“探索與分享”,提出問題:你認為小云的父親應該怎么做?法律依據(jù)是什么?結合熟悉的案例,通過案例的分析和思考,讓學生意識到父親不讓小云上學違反了《中國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這則實例,啟示我們應該怎么做?問題串的運用,不斷引導學生深入教材、深入問題進行思考,把學生的思維逐漸引入到求知的高度。
問題教學還應注重問題時效性,研究什么時候提問才有效,也就是應把握提問的時機。一般而言,課堂之初的提問,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心思和注意力拉回課堂。其次,課堂中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提問,利于重難點的突破。再者,在學生疲乏時設疑,再次引發(fā)學生的注意,將課堂推向高潮……只有把握問題教學的有效性、實效性和時效性,才能讓問題助力課堂走向高效。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打造有效課堂的方法遠不止文章中論述的幾個方面。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所以,教師應針對目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環(huán)境和實際,進行詳盡、細致的分析,運用新課改的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探討可行的措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和法律觀念,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將課堂推向高效。
參考文獻:
[1]袁聞.談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如何“接地氣”[J].課程教育研究,2017(36):147~148.
[2]蘇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建構、實施與創(chuàng)新[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