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摘要:高中地理在新課程改革思潮的引導下,課堂教學發(fā)了很大的變化。高中地理教師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學習,并及時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新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高中地理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高中地理教師長期不懈永遠地追求。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高中地理的教學課時是有限的,需要在有限的時間之內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因此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提高是高中地理教師不斷探討的話題和關注點。此時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技巧和方法顯得尤其重要。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如今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高中地理課堂有了很大的進步,課堂教學效率有了較大的提高。如今課堂教學以改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教學形式,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但是由于教師的課改經驗不足,課堂教學中存著不少的不足和缺點。有些教師對課程改革精神領悟不到位,過度關注了課堂形式的表面化,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變換形式,表面看來形式多變,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但是在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導致課堂提出的問題針對性較差,沒有層次,問題的有效性較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雖然較多的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卻僅僅限于表面的形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也是白白的浪費了時間。所以,還需要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用心推敲、斟酌。真正做到的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高。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首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三維目標同時也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訓練和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高中地理知識綜合性較強,學好高中地理需要學生還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減少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注學生情緒生活、情感體驗以及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使教學目標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優(yōu)質的課堂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一定要精心備課,把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設計好,尤其是課堂引入,“有一個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其中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師可以讓給學生播放有關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的視頻,使學生親眼看到黃土高原的現實情況,使學生感受水土流失給當地造成的嚴重的地質地貌狀況。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產生,“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緩”的感慨。教師可以在學生心理受到沖擊的基礎上在提出問題“這樣的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來預防這樣的情況再次出現呢?”“有什么樣的辦法來治理呢?”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等感官感受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性了,然后教師在趁熱打鐵,給學生講解教學內容,學生就很積極的跟隨教師的思路,迫不及待的想得到問題的答案。學生也會很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內容的學習中。
四、布置生活化的課下作業(yè)提高地理實用性
地理課本中包含豐富的地理與人文常識,是學生了解世界發(fā)展規(guī)律的重要途徑,因此提高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是教師首當其沖需要解決的任務。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布置生活化的課下作業(yè),既能讓學生鞏固課本知識,又能在實踐中體會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簡單且具有實踐性的地理作業(yè)讓其在課下進行知識鞏固。比如在學習完“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課后,便布置下課后作業(yè),讓他們調查近年來冬天的最低氣溫和夏天的最高氣溫,經過調查大家發(fā)現,近年來夏天的氣溫越來越高,冬天的最低溫也不像從前那樣低了,這顯示是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以此趨勢下去,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他們便更深刻地理解到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又如在學習過“人類活動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這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維護自然環(huán)境與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行為,并將有利于自然環(huán)境發(fā)展的事件記錄下來,寫出它具體在哪個方面優(yōu)化了自然環(huán)境,同樣也要將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事件記錄下來,寫出它對環(huán)境有何種影響與解決措施。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課下進行知識鞏固,還讓他們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因此,教師布置生活化的課下作業(yè)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還能在無形間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若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就要想方設法為他們構建出高質量高效率的地理課堂。教師應該不斷地改善教學方式和相關的教學策略,在實踐當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還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當利用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搭建起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地理知識的內涵與原理,從而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