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智
摘要: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講究藝術的工作,其核心手段是課堂提問。開放性的提問在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它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多向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情感,開啟學生的心智起著不可或缺的功效。本文分析了當前課堂中存在的開放性問題,并以課堂實例來論述開放性提問的重要性。
關鍵詞:課堂提問;開發(fā)性;多向思維;科學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 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1578( 2019) 08 - 0145 - 01
當前課堂提問普遍缺乏開放性。比如:光合作用需要光嗎?該類提問不能引發(fā)學生多角度的思考,也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上課回憶:《光合作用》
在這堂課中我問道:“用什么物質去溶解葉綠素呢?”學生很快就回答出來是酒精。過了幾天,在一次考試中出現(xiàn)了同樣的問題,所不同的是備選答案中沒有“酒精”而是“丙酮”。學生納悶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后來我意識到了我的提問缺乏開放性,其實葉綠素是可以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的,如酒精和丙酮等。
因此,教師設計的問題需要開放性,開放性問題答案并不唯一,學生可以基于已知認知給出不同的答案。我認為開放性問題的意義不在于學生的答案是否準確、而在于學生思考和體驗的過程。因為開放性問題主要涉及學生思考、比較、判斷等高層次思維的運用,學生在所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積極地思考、評判等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這一過程本身就是活化思維的過程。以下是具備開放性的課堂提問案例。
案例:《能量的相互轉化》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展示喜羊羊爬樓梯的情景讓學生回答發(fā)生的能量轉化情況。
生:電能轉化為動能和勢能。
師:自然界有哪些形式的能量?
生:太陽能、化學能、機械能、熱能……
師:此時的你具有勢能嗎?
生:有?。犝n地點在三樓)
設計意圖:通過開放性的提問,舉一反三。
2.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2.1學生舉例
(1)天官一號在太空中所需的電能來自于哪里?(太陽能)
(2)向外噴射熱泉水的間歇泉的能量來自于哪里?(地熱能)
(3)青蛙捕蟲的能量轉化情況。(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
2.2說一說
師:發(fā)生在你們身上或身邊的能量轉化的實例有哪些?
生:風力發(fā)電是風能轉化為電能、電燈發(fā)光是電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摩 擦生熱是機械能轉化為熱能、人跑步是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光和作用是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教師通過道具演示了跳馬和跳皮球(皮球會發(fā)光),讓學生說說能量的轉化情況。
生:跳馬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跳皮球下落階段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上升階段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光能、電能。
師:上升高度越來越小,這是為什么呢?
通過教師的暗示,學生回答出是機械能轉化為熱能。
2.3練一練
下面各種現(xiàn)象中能量形式是如何轉化的?
(1)膠片感光成像(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2)激光切割金屬(光能轉化為熱能)。
(3)特技跳傘(勢能轉化為動能和熱能)。
(4)森林火災(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
(5)水力發(fā)電(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2.4想一想
師:能量除了轉化外能否發(fā)生轉移呢?
生:煤氣灶燒開水是化學能先轉化為熱能,然后轉移給壺的熱能,最后轉移給水的熱能;
太陽能熱水器也是……
2.5動一動
如何讓小風車轉動起來?
器材:小風扇、酒精燈、小珠子、短木棍
思考:(1)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小風車轉動起來?
(2)在實驗中能量形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轉化?
學生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嘗試后終于使小風車轉動起來了,并回答出是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教師也馬上給予了表楊和肯定。
3.拓展提高,鞏固新知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蒸汽機的視頻,讓學生談談具體的能量轉化過程。
生:燃料的化學能一熱能一水的熱能(轉移)一車的機械能等。
4.分析和評價
在《能量的相互轉化》一課中采用的是開放性的探究式教學,從學生感興趣的“喜羊羊”為切入點引課,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進行了及時的熱身。在這堂課中,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通過開放性的提問,營造了一種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設計的很多問題涉及到生活和科技的多個方面,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個充滿空間想象的情景中。教師允許學生回答錯問題、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允許學生挑戰(zhàn)權威,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開放式提問沒有固定答案,有一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這樣的答案必定是多角度的。我們可以對這些答案進行分析,引導和肯定,使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引導或肯定中得到提高。開放性的提問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思維,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參考文獻:
[1]《關于課堂提問中開放式與封閉式問題的思考》中國論文網(wǎng).
[2] 劉娜《如何在課堂中有效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