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并不是獨立的,兩者存在很多交叉的地方。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是初中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汲取的重要養(yǎng)分。在古詩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有可操作性的,能夠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以統(tǒng)一。本文重點探究了如何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7-002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7.020
在我國文化殿堂中,古詩詞是一顆閃爍著奇光異彩的璀璨明珠,歷經(jīng)千百年風雨流傳下來的古詩詞中包含著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祖國的熱愛、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等。語文古詩詞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基礎知識的同時深刻地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傳統(tǒng)文化,這對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想要學好古詩詞,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熟讀、精讀作品,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傳授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讓學生可以通過反復的閱讀充分地理解古詩詞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例如,古詩詞《次北固山下》,詩人通過描繪美麗的江南景象來表達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懷念之情。那么教師除了帶領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基本含義,還要讓學生通過古詩詞閱讀體會詩人的深刻情感,進而生出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又比如,杜牧的《赤壁》,教師應當讓學生反復品讀,要求學生采用大聲朗讀的方式,注重朗讀節(jié)奏,區(qū)分重音和輕音,從而感受到詩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當然,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文化教導,讓學生認識到古詩詞中隱含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告訴學生應當以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一旦被挖掘,就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很多古詩詞表達的都是詩人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點讓學生理解這種情懷,進而將其內(nèi)化成個人的情感。比如,在《木蘭詩》當中,雖然主要塑造的是一個“代父從軍”的孝女形象,但是教師還需挖掘出其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其中的“準備出征”“征戰(zhàn)沙場”,卻又展現(xiàn)了木蘭心中的英雄情懷。另外,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我們從花木蘭身上學到了哪些優(yōu)秀的品德?”學生在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就可以觸碰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與“魂”。又比如,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時,其中經(jīng)典詩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表現(xiàn)的是一種蕩氣回腸的情感,但是更重要的是詞人抒發(fā)出來的愛國之情。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难由?,向?qū)W生介紹辛棄疾的生平,其在有生之年不計個人得失,時刻牢記國家仇、民族恨,主動承擔民族興衰榮辱之責。通過這樣的背景介紹,讓學生體會到詞人、甚至是整個中華兒女心中都蘊含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同時,學生也應當意識到,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中華兒女曾經(jīng)做過的保家衛(wèi)國、馳騁疆場、建功立業(yè)的英雄壯舉不應忘記,今天的我們應當以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奮力拼搏的方式振興中華民族。
古詩詞由于語言凝練、意境豐富,所以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覺得難度較大,不解其意。初中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深入汲取古詩詞的精髓,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構(gòu)建情境,深刻地感受到古詩詞當中的詩情畫意。
例如,教師在講解《題破山寺后禪院》這首詩時,應當讓學生自行去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并且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其描述出來。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用播放音樂、播放視頻等方式去烘托氣氛,通過氣氛的渲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在學生充分感受作品的畫意之后,還要引導學生去感受詩情,這樣學生才感受到詩歌豐滿的靈魂。
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分析古詩詞中的點睛之筆,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比如,李煜的《相見歡》中“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不過十二個字就完美地勾勒出冷漠凄清的場景,通過場景傳遞出詞人當時內(nèi)心的悲苦?!断嘁姎g》在上片勾勒情境,在下片抒發(fā)憂思,整首詞工整雅致,朗朗上口,包含韻律之美。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點出本首詞的各種“美”,比如場景美、情感美、聲韻美、寫作美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整首詞,同時感受到經(jīng)典作品的語言之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宋加年,周浩.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下),2014(4).
[2]楊建平.古詩文教學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學語文,2012(18).
[3]王偉杰.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J].考試周刊,2017(31).
[4]何昕.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胡春旺(1979.2—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