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
摘? 要:“信息交流的工具”是語言的本質,而作為人類信息交互最普遍形式、且契合小學生感性、直接而非邏輯化的語言感知與接受規(guī)律的“聽說”則理應成為語言教學和對學生語感培育的最主要原則。在此理論邏輯下,本文便將就此“‘聽說中心下的小學英語語感培育”的話題做出分立:伴隨動作與實物的聽說促語感、對同類語言的頻繁聽說促語感、師生情景對話聽說練習促語感此三方面的闡述,以在達到語感培育目標的基礎上,為之后更為深入的學科學習鋪就穩(wěn)固的前提。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感培育;“聽說”中心
小學生尚不具備成熟的邏輯思維與高度理性的對于語言語法、句型等的分析和記憶能力,而會依托其尚未定型而正處發(fā)展建構期的語言系統,在不自覺的聽說環(huán)境影響中、在不自覺的聽說感知模仿下潛移默化地形成語言語感。母語語感的形成則亦遵循著此原理。在此理論背景下,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際,在對學生英語語感的培育目標下,我們則可將原則中心定位為“聽說”,將具體方法定位為以下三者。
一、伴隨動作與實物的聽說促語感
類比幼兒的語言感知習慣,我們發(fā)現,其對語言意義的初始接收和判斷方式,及對語言語音形式的記憶必伴隨著語言發(fā)出者所持的神情、動作,或所指向的實物與事物形態(tài)等。將此原理移植到小學英語教學中來,通過教師更為系統、科學、細致的講解,兒童便更能快速自然地聽懂語言,并通過模仿學會表達,進而促進語感的初步生成。
例如,在《My schoolbag》一單元的教學中,我并沒有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各類書本文具的圖片與其相對應的英文單詞及基于此的場景對話,而是在講臺上切實擺放了一個書包和幾種書本文具的實物,在教學本單元重點句型與相關口語表達時,我便會依托實物、動作、神情等讓同學們自然感知口語語句含義。如,我一手持一個很重的書包,并用另一只手指著說道:“I have a new schoolbag.”當一位同學透過此行為動作接收到語句信息說道:“Whats in your schoolbag?”時,我便打趣并用手指著太陽穴的地方說道:“Guess.”其則會猜測道:“A pencil?”“A Chinese book?”等。再如,在掂起書包后,我則做出吃力的表情,并說道:“The schoolbag is so heavy.”這時,一位同學由我的表情便領悟到我的語言意義而說道“Is it heavy?Let me try.”。此即是結合實物與動作的“聽說”對于兒童的語感激發(fā)和培育的方式和作用。
二、對同類語言的頻繁聽說促語感
在課堂教學中,伴隨實物與動作英語教學方式確乎可以使學生感知到語言意義而促進其語感的提升,但并非所有的交談者在所有的場合中都會做出相應的動作以讓學生理解。且學生自身亦需要對語言語音、組織方式等的長久感知過程,才可在所謂“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下,形成能夠支配聽說行為的語感。因此,教師還應通過對同類語言的頻繁聽說刺激兒童語感的形成。
例如,在《Meet my family!》一單元的教學中,伴隨著上述第一點中提到的以動作和神情等的英語語句和單詞等的聽說教學過程,我還將此中的重點表達通過頻繁刺激的方式讓同學們進行頻繁的意義和語音感知,從而以語感的提升促力聽說能力的提升。如,我會在教室內游走的同時,隨機拿起同學們桌上放置的我讓預先準備好的家庭相冊,并隨機向多位同學提問:“Is this your father?”、“Whats your aunts job?”、“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等,同時也伴隨著“Yes,it is.”、“Shes a doctor.”、“Five.My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 and me.”等的同學們的頻繁答復與頻繁傾聽。如此,兼具動作和實物指示與同類話語的重復刺激的聽說教學,將在最大程度上引導兒童深化關于語義、語音的理解,并在頻繁的訓練下同步生成熟練的聽說語感。
三、師生情景對話聽說練習促語感
語言的本質是交際工具,即語言真正存在的方式和以運用語言為目的的正確語言學習方式從來不應只限于教師單純的引導,而應觸及師生雙方的實際平等互動與對答,以共處的情景環(huán)境為依托,以話題表達需求為直接動力,更為簡易地調動知識儲備和語感,從而通過此語感運用的方式反向再提語感。
例如,在《What can you do?》一單元的教學中,我則在之前進行的實物動作解析語言、頻繁刺激熟知語言、進而使同學們已初步生成語感的基礎上,和其進行了關于其特長愛好的對話。如,我讓同學們以結組形式先展開交流,然后我便一組一組地參與其中,和其進行共同對話。我向某一組內一位同學問道:“What can you do?”,那位同學回答:“I can play the piano,but the piano is so big,so I cant play for you in classroom.”,而后我則遺憾地問道:“Can you sing?Thats about music too.”,那位同學便回答:“Yes,I can.”其還緊接著指著組內另一位同學,告訴我說:“She can play the violin and I like the sound of violin very much.”......如此,在此特定的話語情境中,在我和同學們的平等自由的對話下,其身心的放松與相關知識的儲備皆能夠力促其語感及聽說能力的提升。
語感是語言能力的支撐與核心,亦便是英語教學的主旨,而聽說活動作為語感生成主要且有效途徑而當得到教師應有的重視,以正處語言系統建構期的小學生為對象的英語教育則更當如此。
參考文獻:
[1]吳建平.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J].江西教育,2019(27):82.
[2]呂偉偉.基于語感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