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君
【摘 要】目的: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在非小細胞肺癌服用分子靶向藥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83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根據(jù)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41例、研究組42例,分別行常規(guī)護理、延續(xù)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及生存質量。結果:研究組患者用藥依從性(90.47%)顯著高于對照組(73.17%),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生理機能、心理機能、社會機能及健康教育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延續(xù)性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及生存質量。
【關鍵詞】 延續(xù)性護理;非小細胞肺癌;分子靶向藥物;用藥依從性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其發(fā)病率在肺癌高達80%,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根治性手術、放療、化療等方式進行治療,但大多患者常因自身情緒、年齡、藥物不良反應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治療效果常不盡人意[1]。本研究旨在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在非小細胞肺癌服用分子靶向藥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83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符合《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中NSCLC相關的診斷標準[2],且服用同種靶向藥物,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相關藥物過敏史、其他惡性腫瘤、精神病史及中途退出者。其中男50例,女33例;年齡(60.24±3.58)歲;腺癌52例,鱗癌28例,大細胞癌3例。根據(jù)護理干預方法分為對照組41例、研究組42例,兩組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延續(xù)性護理,具體為:1)前期準備:成立延續(xù)性護理小組,由1名護士長擔任組長,3名護士擔任組員,組內(nèi)對分子靶向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延續(xù)性護理進行培訓,對護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預見性講解及討論?;颊叱鲈簳r為其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個人信息、家庭情況、經(jīng)濟狀況、腫瘤分期、病理類型及既往治療史。出院前向患者講解靶向藥物的用法用量、日常飲食、運動、自我情緒、定期復查等內(nèi)容。2)干預措施:每周電話隨訪2次,詳細記錄患者分子靶向藥物的使用/服用情況、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等,向患者講解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疾病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不良反應監(jiān)測及自護知識,指導患者保持皮膚清潔,清淡飲食,保證充足睡眠。同時通過溝通了解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及心理狀態(tài),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情緒管理,并要求家屬參與給于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使患者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3]。指導患者每月來院定期復查或住院,建立隨訪專線電話、微信群等,及時解答患者問題。
1.3?觀察指標
干預3個月后,在患者末次來院復診時由責任護士指導患者或家屬填寫相關的調查表對用藥依從性及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價。采用Morisky依從性量表從用藥時間、按時按劑量用藥、私自停藥、漏服忘服藥等方面評價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完全依從:患者完全遵醫(yī)囑用藥,完成用藥療程;部分依從: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執(zhí)行率在80%以上;不依從: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執(zhí)行率在80%以下。采用生存質量評價量表從生理機能、心理機能、社會機能及健康教育4個方面評價患者的生存質量,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高[4]。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 若P<0.05則表示差異顯著,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 果
2.1?兩組用藥依從性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完全依從24例,部分依從14例,不依從4例,用藥依從性為90.47%(38/42),對照組患者完全依從20例,部分依從10例,不依從11例,用藥依從性為73.17%(30/41),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生理機能、心理機能、社會機能及健康教育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85%,早期多無典型癥狀,臨床確診時多處于晚期,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多數(shù)患者只能選擇分子靶向藥物、放化療等方式來改善其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期[5]。大多NSCLC患者在接受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期間常因對治療方案認識不足、藥物不良反應等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加之藥物治療費用較高,患者常需承受心理及經(jīng)濟雙重壓力,從而影響治療依從性[6]。尤其是在出院后,部分患者在脫離用藥監(jiān)督的情況下為減少治療成本而產(chǎn)生用藥依從性下降,不能完全遵醫(yī)囑用藥,從而出現(xiàn)病情控制不良甚至惡化,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響了治療效果,同時也給家庭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延續(xù)性護理是醫(yī)院護理的延伸,以促進病情康復為目的,即在患者出院后依然享有醫(yī)院的護理指導,降低再住院率及衛(wèi)生服務成本,使患者掌握繼續(xù)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過電話隨訪、微信群等隨時了解患者的藥用情況及知識需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指導,強化患者遵醫(yī)囑用藥,以保證治療效果,改善預后[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及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付路易,程棣群,張翠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口服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延續(xù)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04):433-435.
[2] 周如賢,許建麗,王興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口服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延續(xù)護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90):403-404.
[3] 王慧琳,韓紅,朱慧瑛.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08):744-746.
[4] 李丹,張潔,張黎黎,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社會支持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6,45(04):501-503.
[5] 蔡淑華,錢玉蘭.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出院后口服吉非替尼治療的延續(xù)性護理[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04(06):116-119.
[6] 朱建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離院后服用分子靶向藥物的延續(xù)性護理研究[J].健康之路,2015,14(12):15-16.
[7] 雷奕,陳麗君,李妹英,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口服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延續(xù)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1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