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孝遠
【摘要】習題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完成知識體系的構(gòu)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習題教學,通過精選、精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關(guān)鍵詞】高中物理 ?習題教學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8-0176-01
物理作為自然學科之一,它與人們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但它又是抽象難懂的,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難以透徹地理解。習題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通過習題,可以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運用習題教學,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實生活中,處理各種問題都要有邏輯思維,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物理,更是擔負起了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擔。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習題,在其中加入一些學生容易產(chǎn)生問題的內(nèi)容,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在學生進行整合的過程中形成思維邏輯。教學實踐證明,經(jīng)過長期的、有意識的訓練,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電容器的電容》時,在講解完電容器的基礎知識后,教師向?qū)W生擴展了有關(guān)電容器的一些具體的問題,并把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特點加入到習題中來,讓學生的思路更加縝密,這樣將能有助于形成嚴謹?shù)乃季S。教師向?qū)W生出示題目:把一平行板電容器保持與電源相連,在電容器兩板之間有一滴帶電油滴,此時油滴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把電容器的上極板向上移動一小段距離,請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a:油滴會向上運動;b:油滴所在處的電勢會降低;c:此油滴在此處的電勢能會增加;d:電容器的帶電量會減少。教師接著針對題目所給的條件對學生進行引導,以便學生形成嚴謹?shù)乃季S。本道題的突破口在哪里,從這個入口再結(jié)合所學的知識(與電容器有關(guān)的公式、電場中的受力)進行分析。學生開始分析、解決這個問題,認為此題的突破口在帶電油滴靜止在電容器中,要想判斷油滴的運動,只需關(guān)注由于移動上極板電容的變化得出極板帶電量的變化,同時得出電場強度的變化情況;由于電勢與電場強度有關(guān),來判斷電勢的高低變化,接著加入油滴的電性獲取電勢能的變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與具體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提升了對所學知識的深刻性。
教師運用問題教學,進行知識的訓練,并對學生進行巧妙引導,讓學生有了讀題、思考、分析的思維過程,在多樣化、信息量大的習題背景下,讓學生有了整合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運用習題教學,培養(yǎng)論證思維能力
由于物理知識難懂,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課堂的乏味,教師可以在習題教學中組織學生以討論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以更好地發(fā)揮自主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論證思維能力,實現(xiàn)高效的物理課堂。
如在教學《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這一課后,教師先帶領(lǐng)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了復習,然后把題目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看到題目是這樣的:在空間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在其中一點固定繩子的一端,在繩子的另一端系有帶正電的小球,已知小球的質(zhì)量m、帶電量q。把該小球拉到繩子水平,然后放手讓小球擺下,結(jié)果小球偏離豎直方向的角度為α。求a此勻強電場的場強;b 小球經(jīng)過最低點時對繩子的拉力。學生先是自由結(jié)組,然后加入到小組的討論中,有小組發(fā)表見解: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要看小球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再對各個過程中小球進行受力分析,由于小球做的是曲線運動,因此需要從小球受到的力做功的角度求得場強和拉力。還有小組學生提出先對小球在這個復合場中進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力,然后從功能角度考慮便可求得所求量。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讓學生最后發(fā)言,根據(jù)解題方法,教師再次讓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既準確又快捷,學生最后認定做功求解的方式更為穩(wěn)妥,這樣的教學,使課堂展現(xiàn)出了應有的活力。
教師運用習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討論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既使學生有了動腦思考的過程,又給學生搭建了合作的平臺,有了切磋、交流的機會,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論證思維能力。
三、運用習題教學,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完知識后,自身感覺掌握了,可是每到做題時,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學生的思路會被卡住,自然題目就只能放棄了,這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很窄,缺乏思維的拓展性。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習題教學中加入一題多解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分析、尋求答案,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這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動量守恒定律》時,為了幫助學生拓寬解題思路,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題目:一木板靜止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小木塊以速度v滑上木板,已知小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要保證小木塊不從木板上掉下來,木板至少多長?由于這個題目出現(xiàn)在動量守恒部分,因此很多學生自然就想到了利用動量守恒的知識解決:要想小木塊不從木板滑下,二者最終會共速,解得共同速度,然后再利用功能關(guān)系,得到木板的長度。當學生們提出解題思路后,教師問學生可還有其他的方法進行解決,學生就沉默了,教師提醒學生小木塊在木板上做什么運動,木板在桌面上又做什么運動,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有學生提出可以利用牛頓運動定律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于是教師讓學生利用這個方法進行演算,看能否得出與前一種方法相同的結(jié)果。學生很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提議,最終得出了預料之中的結(jié)果,教師提醒學生對本道題進行總結(jié),使學生再一次審視這個題目,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運用習題教學,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
針對信息具體化的習題,要求學生要具備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習題教學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能夠進行思維轉(zhuǎn)化,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先把自由落體運動講述完后,又補充了豎直上拋運動的規(guī)律,使學生對該知識點有了一些認識,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知識點,教師就先給學生出示了一個這樣的題目:把小球從距地面10m高的位置以10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問小球經(jīng)過多長時間落到地面?這個題目學生根據(jù)豎直上拋的公式一下就能算得運動的時間,教師并沒有停留在這個題目上,而是向?qū)W生提出了比較形象化的題目:一名10m跳臺運動員,從跳臺上以10m/s的速度向上跳起,問這名運動員需要多長時間入水?由于運動員的身高沒有,學生就感覺缺少條件,殊不知這個題目與前面的小球的運動如出一轍,只需把這個形象化的“小球”的長短看為一點,利用豎直上拋運動的規(guī)律就得出了結(jié)果。這時教師向?qū)W生提出:忽略運動員的身高,學生才恍然大悟,在提示中學到了思維的轉(zhuǎn)化。
教師運用習題教學,帶領(lǐng)學生進行抽象、形象思維的轉(zhuǎn)化訓練,不僅讓學生看到了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有了抽象、形象思維的轉(zhuǎn)化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總之,在進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習題教學中,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以成功地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構(gòu)建富有實效的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