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發(fā)軍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課堂氛圍;活動;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75—01
《道德與法治》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情教育、法律知識等內容進行了有機整合,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體驗式教學則是以知識為依托,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使文本知識深入內心,并形成情感共鳴,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經(jīng)過課堂體驗式學習,能進一步靈活運用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才可以真正提升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才是學生最愿意接受的事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取符合學生生活的情境,如時政素材、課外活動等,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如果能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就可以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實現(xiàn)樂學,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知識與生活有了無限的聯(lián)通,避免了死記硬背知識點。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更樂于探究,在體驗中拓展知識,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如在教學《與規(guī)則同行》時,對于誠實守信這一版塊,教師可以讓學生舉出自己身邊現(xiàn)實的例子作為情境,以此讓學生感覺到誠信的重要性。有的學生舉例:我的鄰居王叔叔因為信用卡逾期不還款,在申請住房貸款時因征信問題沒有通過,到現(xiàn)在也不能辦購房貸款。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教師在這個素材的基礎上引入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中“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的條文,從而使所學知識與國家的政策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基本底限。
二、豐富課堂活動,激發(fā)參與熱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改變“一言堂”的教學理念,為學生設計出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支撐,努力構建“生本課堂”,讓學生在思辯中認識知識的內涵,將諸多不同的觀點趨于統(tǒng)一,達成共識。體驗式教學讓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構建出新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將道德與法治教學由原來的教師“政治說教”變?yōu)閷W生的“政治認同”,極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如在教學《公共生活新平臺》時,教師指出:網(wǎng)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了無限的便利,但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用好它可以使我們生活更美好,用不好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悲慘結果。教師用視頻為學生展示了運用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媒介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新產(chǎn)品,也展示了因為家長不讓孩子上網(wǎng)而被孩子毆打的傷心事例。以此為背景,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新時代我們該如何運用網(wǎng)絡”為題進行討論并上升到辯論。在辯論中有的學生提到11歲女孩萬海妍參加了支付寶8分鐘小程序挑戰(zhàn)賽,并獲螞蟻金服CEO直邀,這說明“網(wǎng)絡”不能全盤否定,只能合理的疏導。這是一個新的觀點,比教師想的都要新,但這也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共同認識。通過這樣的活動既可以讓教師大開眼界,也可以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由此,學生還可以得到一個明確的共識——“網(wǎng)絡不是玩游戲”。
三、內化體驗成果,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將生活內化為知識,并將知識內化為自身修養(yǎng)的過程。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體驗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讓體驗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只有具備了豐富的體驗,才能夠拓展知識面,對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也才能正確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動口、動腦中更全面發(fā)展自身能力,提升學生素養(yǎng)。
如在教學《學會共處》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展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并讓學生在調查父輩、祖輩當年生活的基礎上,感受中國的崛起,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旨在“精準脫貧”,讓每一個中國人都享受到國家發(fā)展的“紅利”。教師可以就我??傮w情況進行說明,我校幾名貧困學生受到的資助,但不能說出名字,這是隱私,也是保護學生的尊嚴。這樣學生就能將“國家”這個抽象的概念內化成自己的認知,更好地認識到國家的價值及愛國的意義,從而體驗國家?guī)Ыo我們的美好生活,從內心深處生發(fā)出“我是中國人”的驕傲之情。
總之,學習就應該是讓學生不斷體驗的過程,《道德與法制》更是如此。只有讓學生在體驗生活中獲取知識,在應用感知中深化知識,在反思提升中積淀知識,才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也才能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升。在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中,要大膽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進行大膽辯論,這樣才能將外在知識內化為自身修為,從而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質,培養(yǎng)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