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琴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因為朗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文章內容,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朗讀教學,同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朗讀產生強烈的興趣,并通過朗讀有效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關鍵詞】朗讀;小學語文;重要性
中國古代教育就非常注重朗讀教學,不僅因為朗讀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還能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同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題材越來越豐富,其中最為突出的則是朗讀部分,在每一篇文章的課后練習中都要求學生進行朗讀,可見,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接下來,本文就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有效分析。
一、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為接下來的語文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其次,朗讀并不是簡單地讀字念句,而是需要學生投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需要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感受到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經驗較少,對文章的理解僅局限于文字,不能更加深入地進行思考。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閱讀,并通過多次的閱讀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并通過自己的朗讀進一步分析文章的思想,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目的。
3.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生正在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課堂朗讀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有效積累語言素材,還應當讓學生了解文章中每一句話的語法,并帶領學生進入作者的思想情感中,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表達對文章的看法,以此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已經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了,但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將之真正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因此,要想改變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作出改變,首先,教師應正確認識朗讀教學的作用;其次,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增加朗讀教學的比重,突出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yǎng),一旦學生對朗讀充滿了興趣,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明顯提升,進而有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朗讀文章,針對學生不懂的字詞和句子進行重點講解,然后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朗讀,然后集中討論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最后選擇小組中最優(yōu)秀的成員在講臺上進行朗讀,通過多樣化的朗讀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文章內容。
2.教師應做好示范并指導學生
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示范,教師在朗讀時,應投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才能帶動學生,并深刻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其次,教師應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可能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錯漏百出,這時,教師應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指出錯誤,并加以糾正,從而促進朗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下冊《彩色的夢》(兒童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為學生朗讀,結合明快的節(jié)奏感,帶領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讓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感受到夢中的豐富多彩,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及朗讀能力。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朗讀詩歌,可能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會遇到幾個不認識的生字,教師可重點進行標注,拉近學生與詩的距離,并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魅力,從而真正喜歡上朗讀。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小學語文則是小學階段中的重要科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首先從自己做起,提升自己的朗讀教學技能,為朗讀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應積極探究行之有效的朗讀教學方法,全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使其能深刻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朗讀,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及記憶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薛曉文.好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淺談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J].教育家,2016(46)
[2]卓嘎.淺談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07)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瓦店鎮(zhèn)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