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春玲
【摘要】德育教學是農村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對農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教育是德育教學的內容之一,對學生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從德育教育管理、教學方法、教育合力等方面分析如何在學生德育教育中滲透安全教育,提升學生安全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學校?小班額環(huán)境?德育安全教育
一、強化德育措施,優(yōu)化學生管理
措施一:學校要制定或完善一系列德育工作規(guī)章制度和學校重大安全事故的應急預案;權責明確,落實到人,課堂、課間、午休、離校等各時段無縫對接,安全無隱患;建立相應的問責制度,達到校園內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處處有人管的齊抓共管的局面。使學校各類活動沿著制度化、系列化、規(guī)范化的方向邁進,確保師生平安、校園穩(wěn)定、秩序井然,努力營造一個讓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的“平安校園”。
措施二: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強有力的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安全是學生健康成長和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保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此,小班額農村學校更要建立學生德育考核量化細則,嚴格校園行為規(guī)范的標尺,管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執(zhí)章必嚴,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哪些行為該做哪些行為明令禁止,從而使學生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舉止。這樣做教師德育管理也如魚得水,學校安全管理工作也游刃有余。
二、滲透安全教育,加強德育教學
方法一:注重“近、小、實、真”的育人原則。安全教育在德育教學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學校有效的德育教學,應該從安全教育出發(fā),近處著眼,小處著手,注重實效,切忌“假大空”“喊口號”。如體育、舞蹈、科學等課程,學生在活動或實驗過程中,往往容易受傷。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卻視而不見,學生如何安全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教師近處著眼、小處著手,組織學生學習安全知識,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掌握一定的自我保護技巧。德育教學當中,教師都鼓勵學生見義勇為,幫助好人,但是不做安全教育,學生如碰到搶劫、偷竊、碰瓷等情況,自身安全就可能會受到威脅。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見義巧為”。如記住歹徒的相貌或特征、逃跑的方向等擇機報警求助,制止犯罪,避免自己或他人受到更大的侵害。
方法二:注重“活、靈、巧、新的教育方法。教室、樓道、操場、宿舍乃至每棵樹木、花草上都有溫馨提示、安全警示,營造溫馨校園,打造“校園無閑處,處處都育人”的境界;創(chuàng)設靈動課堂,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開展針對性強、內容鮮活、形式新穎,互動性、參與性和趣味性較強的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如教師可以通過“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交通安全演講賽”“安全在我心中”征文活動、“安全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受到熏陶,既參與又受益,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以升華。
三、聚焦教育合力,提升安全意識
合力之一:切實提高“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呵護,生命不保,何談教育?正因為農村留守兒童居多,“三位一體”才能確保家長放心,教師安心、學生安全。如教師要特別關愛留守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建立定期談話制度,定期將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及時告知家長,讓家長放心。同時,家長或監(jiān)護人也要及時把學生離校在家或外出的相關情況反饋給教師,讓教師安心。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家訪或家長會對家長進行了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專題教育,增強家長的安全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
合力之二:注重常規(guī)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常規(guī)教育之外,農村學校應特別注重學生的安全教育實踐體驗。再多的安全知識宣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治標不治本,實踐證明,安全教育常抓不懈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課堂上、口頭上,因為要想讓農村學生德育安全教育真正“入口、入腦、入心、入行”,就必須讓學生就安全問題親力親為(模擬實踐)。如有些鄉(xiāng)村道路沒有明顯的安全標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鄉(xiāng)村道路安全情境演練,教學生如何過馬路,如何在人群擁擠的地方行走等。
總之,學生的德育安全教育工作,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安康,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加強農村學生的德育安全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只有相互配合,長效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增強農村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能力,才能確保他們平安、快樂的、成長,促進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和經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自順.關于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15,(01).180.
[2]張志華.農村小學安全教育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5,(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