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應用題是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不足,教師在應用題教學中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沒有得到培養(yǎng)。對此,本文就簡單探討了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應用題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邏輯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小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認知規(guī)律來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升應用題教學的質量,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可以得到培養(yǎng),以此來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應用題學習中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下溫習自身所學的知識。小學應用題的題型通常有差倍問題、和倍問題、植樹問題、年齡問題以及水流問題等,這些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還是以“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缺少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只關注應用題解題技巧和方法的講授,使得學生對此的學習缺少興趣,教學的效果自然而然也就不是太理想,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在應用題的學習上失去信心。
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解題技巧和方法的掌握,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引導他們在面對這類問題時可以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思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能靈活運用,并不斷探究新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樣既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也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自信,使其自主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提升他們自身的數學綜合素質能力。
三、 完善小學數學應用題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 采取比較和分類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比較和分類的方法是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解題方式,教師應該根據這一學習現(xiàn)狀來引導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產生更加深入的認識,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有意識的分類、梳理所學的知識,并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關于“百分比”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特殊的分數”這一概念,使學生可以將分數知識與百分比知識進行結合,以此來進行分析和理解,讓學生能夠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既能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效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在之后的學習中在遇到相類似的應用題時,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概念和結構可以在應用題的解答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
(二) 利用分析與綜合能力的訓練來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分析與綜合能力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在解決應用題的過程中聯(lián)系數學應用題的情境和相關的細節(jié)信息,從而提升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分析與綜合能力的訓練,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知識的講解與聯(lián)系進行結合,對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分析,讓學生可以在不斷的學習中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分析應用題的時候既能抓住題目中的關鍵點,也能從綜合、全面的角度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 啟發(fā)式策略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處于發(fā)展階段,學生一般都沒有獨立解題的能力,加上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大,使得學生在面對應用題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困難而退縮。教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不是讓學生知道正確答案是什么,而是要引導學生去尋找答案,即使最終的答案不對,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考以及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教師可以采取逐步引導和鼓勵法,逐步引導是學生在解決應用題的過程中,教師充當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去分析題目中所隱含的條件,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法則是教師要在教學中多鼓勵學生,不能因為答案的不對而否定學生的整個解答過程,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自信,幫助他們在精神上做好準備,而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自信和激情去不斷探索。
(四) 加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數學知識與生活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在應用題教學中應該加強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不僅能夠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和有趣。例如,就在教學關于“利息”“納稅”以及“保險”等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設置一些相關的教學情境。如組織學生扮演銀行工作人員和客戶,將應用題以這種生活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利用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也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所以,教師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應該多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快樂,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提升。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應用題解答技巧和方法,還應該采取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思維分析方法,這樣學生在面對不同的應用題時才能從容分析和解答,使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獲得提高。因此,教師應該針對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身心特點來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效果,從而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艷輝,石迎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對“買新書”的個案分析,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2(11).
[2]邢艷春,段君麗.小學數學應用題“問題—建模—應用”教學模式,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7).
[3]康園園.近年國內小學數學應用題解決研究的評述,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
[4]張承義.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xiàn)狀及解題策略,中國教育學刊,2017(S1).
作者簡介:
閆守璽,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鎮(zhèn)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