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內容之一,小學生通過寫作不僅可以完善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自身想象能力。而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需要重視作文教學方法的深入分析。文章結合本人的一些思考與經驗,談一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一、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說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大多數(shù)教師都能夠意識得到。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因素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其作文教學還是呈現(xiàn)出不少的問題。首先,從小學生角度來說,他們在寫作的最初階段,是通過仿寫來進行,這種教學方法是每個學生都要經歷的。但是等學生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卻還秉持著這個教學模式,這也使得學生在作文中無法表達其自身的真正想法,這使得他們的作文缺少真正的情感內涵。其次,由于學生缺少教師的激發(fā)與有效引導,同時為了學生能夠在考試中獲得高分,教師往往將事先準備好的模板交給學生。這也使得學生的作文模式化較為嚴重,缺少新意。最后,作文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jié)。一般來講,作文的創(chuàng)作其關鍵就在于學生將已有的素材進行再次加工,并結合適當?shù)淖魑谋磉_技巧,去創(chuàng)作作文。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作文寫作,不管是狀物類還是敘事類,都是需要以生活為基礎的。但是由于教師的疏忽,學生的作文往往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脫節(jié),這也使得學生的作文作品缺少生機與活力。
二、 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 注重生活化的教學,提升作文內涵
小學語文教師在創(chuàng)新自身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首要重視的就是生活化教學。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過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滲入,可以讓學生從生活的視角審視自身的作文創(chuàng)作。以往小學生在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的恐懼與陌生,這是無法達到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文目的的。而通過結合生活化教學,就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熟悉感。當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的思想從課堂上過渡到實際生活中。
比如,在小學作文中會涉及描寫自己父母的作文題目。如果冷不丁地讓學生直接進行創(chuàng)作,他們由于表達能力較為淺薄,無法進行有效的語言創(chuàng)作。這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思考一些與親人共同歡樂的情境,還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講述一下。這都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從課堂上過渡到實際生活中,豐富他們的寫作語言。
其次,通過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滲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內涵。雖然說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他們大多會對生活中一些事件記憶深刻,教師只要適當?shù)匾鰧W生的這些生活記憶,學生就能夠有更多的真情實感投入到其中。
比如說,小學生在作文創(chuàng)作中,會遇到對時令節(jié)氣的描寫。教師為了讓學生的作文更具內涵,可以帶領學生到室外,讓他們去感受季節(jié)的特色。例如,在教學《這兒真美》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學校作為描寫對象,帶領學生到校園中去觀察植物的變化,小草、大樹相對于夏天的時候會有什么樣的改變等,這樣可以促使思維得以發(fā)散,學生作文的主題也就豐富起來,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文章發(fā)生。
(二) 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
在為學生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全面的角度出發(fā),不僅要重視學生實際的寫作過程,還要從寫作的源頭——靈感的角度出發(fā)。而培養(yǎng)學生的靈感,就需要鍛煉學生對于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小學生的內心是稚嫩與敏感的,當他們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時候,他們會第一時間察覺得到。這是小學生群體的一種天賦屬性。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讓小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自身的感知能力與想象力,觀察事物的一舉一動。
比如,在進行《我眼中的繽紛世界》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在新學期碰到的有趣的事,或是讓學生說一說進入三年級后有什么不一樣的變化等,這都可以鍛煉學生的感知能力。一片葉子的凋零,一朵花的綻放,一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犬,都可以是孩子們靈感的來源,在孩子們的筆下,演繹出一個不一樣的故事。此外,鼓勵孩子們閱讀中外名著,引導他們進入書中的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是增強小學生感知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 注重學生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所設置的作文主題,主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著教材內容來進行。習慣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習慣所造成的影響總是潛移默化的,一旦學生們養(yǎng)成了記日記或者寫隨筆的良好習慣,這種習慣就會伴隨他們終生,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提高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靈活變通,不應只是局限于實際寫作教學中,在平時的作業(yè)中也應當有針對性,讓學生記日記,這不僅是他們提升寫作資源的關鍵,同時也是提升他們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于年級較低的小學生來說,也可以是一段話,循序漸進,日積月累,這種積累的習慣在學生未來的作文表達中會有極大的裨益。
(四) 注重讀寫結合,加強學生的寫作素材
“讀與寫”在很多時候都是“不分家”的,教師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應進行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指導,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比如,教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角度出發(fā),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針對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從實際寫作技巧的角度出發(fā),推薦學生閱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海底兩萬里》等。這類讀物對于敘事以及擬人方面的用法都是比較純熟的。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就可以從內涵、人文感官的角度出發(fā),如《小王子》《你在為誰讀書》等。這些讀物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后,對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思考。
三、 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生作文寫作的問題,主要是集中在作文的內涵與模式上,用簡單的話可以解釋為“要有自己的東西”,為此教師在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法過程中,還應當從學生實際認知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發(fā)現(xiàn)作文的奧秘,在形成積極的寫作興趣的同時,提升作文的內涵。
參考文獻:
[1]馬耀紅.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8(5):132-133.
[2]周魏寧.穿越語言文字之美 感悟生命本真之趣——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12):122-123.
作者簡介:
張守君,四川省什邡市,四川省什邡市七一城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