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高年級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更需要在教師的指引下,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之外,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多閱讀、多實踐,進而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時間;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 研究意義
(一) 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性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中寫道:“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薄罢Z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p>
然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獲得,需要長期、持續(xù)地實踐。它的培養(yǎng),不僅要在語文課堂上實施,更需要在課外(非語文課)的時間,巧妙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二) 利用好課外時間的重要性
課堂上,老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落實基礎,系統(tǒng)學習語文知識。然而,更多學習的時間都在課堂之外。如何利用好這些課外時間(即非課堂時間),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至關重要。
1. 學情因素
到了小學高年級,隨著課業(yè)壓力變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所以效率極低、落實不夠。家長也希望從老師這里,獲得支持,讓學生在家多學多練,幫助學生提升,以期更平穩(wěn)地過渡到初中。
2. 教師層面
教師工作繁重瑣碎,往往自己拼盡全力,學生成績提升卻較少。因為我們忘記了何為“根本”。教師的教育和教材只是外因,真正獲取知識、得到發(fā)展還要靠學生這個內因。只有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主導引領下,激發(fā)他們自我學習意識,他們才有可能好學樂學。作為教師,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二、 巧設活動,充實課外時間
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 豐富營養(yǎng),早讀開始
常規(guī)的閱讀即讀課本中的課文、詞語盤點、日積月累等,學生興趣不大。讀著讀著就會有精神懈怠,聲音漸小的現象產生。
小學高年級學生更喜歡新鮮事物的加入,而且他們各種能力越來越強,可以由他們自己進行一系列的組織安排。在朗讀內容安排上,可以加入新的形式或新的朗讀材料,實現“1+N”形式?!?”就是我們常規(guī)的課本中語文知識的朗讀;“N”是新的形式或新的朗讀材料。如:經典古詩誦讀、個人積累的好段PPT欣賞。每天早讀,可以留五分鐘時間進行“N”的朗讀。
經過一段時間的開展,筆者發(fā)現學生很認真地準備自己的素材,而且對待晨讀的態(tài)度,也變得更有興趣。讀過幾次的素材,不少學生竟能在相關語境下準確使用。
(二) 點滴時間,分秒必爭
高年級語文想要取得好成績,必須保證基礎知識的得分率。而知識的牢固需要反復練習,這往往造成機械重復。如何在知識落實中,關注學生的興趣,提升效率呢?下面方法可以嘗試。
1. 默詞大比拼
課余時間,落實字詞,最常見的方式是老師挑選易錯的字音字形給孩子統(tǒng)一默寫。這種方式,學生的主動性體現不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通過比賽來調動。
具體措施:每次教師可以挑選6~7個詞。比賽可以在黑板上進行,黑板標畫好區(qū)域,對應幾個小組;也可以每組統(tǒng)一發(fā)默寫紙,進行比賽。每組第一個寫好答案后,每組的第二位迅速來寫第二個詞,依次類推……每個詞10分,哪組最快寫完,可加5分;字書寫工整,也可以加5分。
這種形式,學生樂于參與,且全員都能參與;同時激發(fā)了他們的組內團結意識和競爭意識,都愿意為下次比賽努力準備。
2. 一人一題
如何落實錯題也是日常教學中的難點,制約著學生成績的進步。但學生為了積累錯題而寫,沒有真正記在心里,所以可以以考代抄。
操作方式為:提前一天留作業(yè),每人整理5個以上易錯字或者易錯音,為明天默寫做準備。第二天默寫時,每個學生出一道字音或字形題。雖然默寫的內容稍多,但是筆者發(fā)現,學生為了體現自己的水平,在準備時特別認真,不僅專門挑選自己認為難的詞語記錄,而且還大大超出限定的5個詞語。
這種形式提高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水平,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三) 擴充閱讀,積極實踐
我們知道,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大小直接關系到他的語感和理解。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思考了下面幾種方式。
1. “日積月累”
班級可以設置語文角,并開辟出“日積月累”區(qū)域。由專門學生負責管理,每次(2天)一位同學負責書寫。內容可以是易錯讀音,可以是四字詞語意思,可以是好詞好句的摘抄,可以是補充的名人名言……其他同學需要把每天的內容,積累到積累本上,可利用晨讀再次復習鞏固。
2. “知識講堂”
教師授課,主要圍繞著課本和大綱。聽學生自己講課,對于他們來說,耳目一新。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有著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比如:有的愛軍事,有的愛地理,有的愛歷史。我設立了“知識講堂”,讓有興趣的學生,自己報名要講授的內容,可以簡單制作PPT。然后挑選自習時間,為班級學生講解。這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閱讀和表達。
3. “我筆寫我心”
語文要學好,寫作是重點,更是難點。高年級了,學生對生活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認識。即將面臨畢業(yè),學生難掩惜別之情。筆者選擇讓他們每人寫一篇《難忘瞬間》。最初大部分學生熱情有,但文章平淡,可讀性差。在筆者的指導建議下,學生大量閱讀課外的相關文章書籍,并揣摩文章的選材和表達。經過多次的修改、學習,很多學生受益匪淺,選材越來越新穎,語言越來越優(yōu)美。
(四) 巧用電子平臺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應用,很多高年級學生在家能夠接觸手機網絡。假期較長時,學生自我安排不夠緊湊。家長也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這樣,學生就失去了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機會。所以,在假期,我發(fā)揮主導作用,會在班級群里讓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發(fā)截屏,拍照,用打卡的方式激勵自己在假期學習。
三、 總結
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教師的指引下,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充分抓住課外時間,發(fā)揮自主性,多閱讀、多實踐。相信日常教學多思考并運用這些方式,可以真正幫助提升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
[2]趙瑩瑩.從“語文素養(yǎng)”看“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25(11):173-176.
[3]張曉霞.微信群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用途探索[J].新課程(上),2017(10):117.
作者簡介:
李寧,天津市,天津港保稅區(qū)空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