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尚未發(fā)展成熟,影響其心理發(fā)展的因素較多,因此在高中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將主要論述在高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其教學效果,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高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
在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注重將其心理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卻不注重其心理課程的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學生在枯燥無味的教學中,無法對其產生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個性,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為進一步發(fā)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價值,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注重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從而有效地促進高中心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加強師生之間互動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在進行高中心理健康課堂的教學時,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不僅要將其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教學環(huán)境,來充分地引導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學生表達自己的心理情感時,要積極地學會接納學生的觀點,積極地對學生予以關注。在進行高中心理課堂的教學時,教師要合理地控制自身的情緒,面對一些不遵守課堂秩序的學生,教室要避免對其進行過多的指責,因為在高中階段,每個學生都有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個性,所以教師在心理課堂上,要逐漸地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情感的變化,并結合自身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技巧,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因此,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中,要加強自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溝通中,對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狀態(tài)等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加深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信任感,有效地促進其高中心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進行心理健康《穿越迷霧 追尋真我》這一節(jié)課程時,教師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學習這節(jié)課時,普遍情緒低落,上課沒有積極性。教師可以在結束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關切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今天老師講的這一內容是否不感興趣?抑或是有什么困惑的事情可以同老師講講?!睂W生聽完教師的話,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有的學生說:“剛進入高中,感覺跟不上高中學習的步伐,擔心自己的成績落后”,有的學生說:“剛進入新的學習,擔心自己和同學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好?!苯處熢诼犕陮W生的講述后,才會了解到,學生進入一個新的校園環(huán)境后,其各方面都需要花費時間去適應,其課堂上的剩余時間無法有效地幫助學生一一解答困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休息時間去找自己聊天,或者根據(jù)自己的課程進度,適當?shù)剡M行調整,幫助學生了解心里的困惑,并對其進行解決。在高中時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因此在進行心理課程教學時,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并充分地利用心理咨詢中的共情等專業(yè)技巧,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二、 豐富心理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進行高中心理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對其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采取豐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根據(jù)學生的高中學習狀況,教師在開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時,可以采取心理游戲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采用心理游戲的教學手段時,要對其進行合理運用,始終圍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價值。通常教師在備課階段,要根據(jù)其本節(jié)課時的教學主題,科學合理地選擇符合教學課堂開展的心理游戲,為提高其心理游戲運用的意義,就需要教師在設置其心理游戲時,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例如,在進行心理課堂《千千心結 與君化解》這一課時的教學時,教師為了使學生充分認識其心理問題,并來評價自身是否存在心理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用畫畫的方式來畫出自己此刻的心情、自己目前最大的困擾、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其之后的生活。通過根據(jù)學生的畫畫,教師可以對其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這種游戲的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了學生對其心理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在結束心理游戲的教學后,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將其在心理游戲中得到的認識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和交流,從而讓學生將自己在心理游戲中的情感進行充分地表達,從而更加全面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法予以處理。這種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應用于高中心理課堂教學中,將會推動其高中心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 融入生活教學,加強實踐應用
在進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其涉及的理論知識都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常常意識不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應用的意義,所以在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時沒有積極性。為了加強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其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意識到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的重要性,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高中心理課堂的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以生活為載體,促進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感悟和體驗,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心理課堂《認識情緒 管理情緒》這一教學過程中,這一教學主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一教學主題,使學生意識到心理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重要性,由于情緒與我們的生活及行為都密切相關,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求學生要對自我的情緒進行正確的認知和控制。在進行這一課時的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記錄自己一整天的情緒變化,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對自身的情緒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受其個人生理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很難控制好自身的情緒,不利于自己人際關系的開展的同時,也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因此,在高中教育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時刻圍繞學生的生活內容,將其教學與其生活充分有效地結合,使得學生在之后的生活中學會合理運用其心理健康知識,進一步促進高中心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 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
在互聯(lián)網信息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其已經被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在進行高中心理健康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價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加強學生心理知識的教育。一方面,老師可以借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上的一些枯燥的、抽象的內容通過圖片、視頻、動畫等進行展示,從而以形象生動、具體詳細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慢慢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課本中的知識,從而以便捷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和老師的共同進步。另一方面,在學校網頁上設計相關學科學習網頁,注重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學生可以在上面進行心理知識的學習,老師可以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資源上傳至學習網站,方便學生隨時預習和復習。除此之外,老師們在結合學生各方面綜合情況下,可以設計相關的心理健康教學課題研究,結合教學目標,提出課題主題,由學生以相關主題為出發(fā)點,以教學目標為引導,自己利用信息技術搜集相關材料和閱讀相關文章,整理相關素材,進一步為教學課題進行研究,然后讓學生結合信息技術以課件的形式將自己的課題結果進行講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相關問題學會思考分析和解決,促進了高中心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五、 結合社會實踐,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所以要加深學生對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就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社會實踐,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并獲取新的認識的同時,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在進行社會實踐時,老師要注重不能脫離課本本身的內容,在結合心理健康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分成若干小組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方便學生在實踐后可以有不同的了解與認識討論,并表達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從而將自己的課外實踐活動有效地記錄下來。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心理咨詢中心了解其心理健康相關知識,或者去醫(yī)院了解心理疾病病人等。老師在進行相關課外實踐活動時,要充分利用實踐機會,教育學生要重視每一次開展的實踐活動和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的感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有效地提高了高中心理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進行高中心理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新其教學方式,從不同角度入手,從而促進高中心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杜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研究:現(xiàn)狀、問題與發(fā)展[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0):9-10.
[2]田秀菊,連紅杰.基于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理念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J].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6):89-92.
[3]石艷秋.如何提升高中心理活動課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下),2017(12):336.
作者簡介:
黃艷,內蒙古自治區(qū)烏海市,烏海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