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花
【關鍵詞】 ?高中音樂 合唱訓練 合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2-045-01
面對教育改革的穩(wěn)步推行和深入,音樂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合唱訓練的開展,精心選擇合唱作品,帶領學生了解和感悟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在合唱中加入各種各樣的動作,采用無伴奏的人聲合唱訓練,不斷增強學生的合唱能力和水平。
一、新課改對高中音樂合唱訓練的要求
第一,鼓勵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合唱訓練中,促使學生感受到合唱所具有的表現(xiàn)力和美感。在合唱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掌握控制氣息的有效方式,吐字要清晰,音色圓潤;第二,認真聆聽和分析不同聲部之間的聲音,準確把握合唱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情感與主旨,并根據(jù)指揮的動作做出相應的反應,同時還要在重唱時獨立完成各個聲部;第三,針對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合唱作品開展合唱訓練時,需要教師能點燃學生的合唱熱情,并在合唱訓練中加入各式各樣的訓練技巧,促使學生能牢牢掌握不同聲部的正確唱法。
二、高中音樂合唱訓練的方法分析
(一)注重基礎訓練
首先,教師在教學時盡量采用五線譜教學。簡譜無法將變化音準確呈現(xiàn)出來,因而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采用五線譜的教學方式,借助有趣的比喻、幽默的語言,將理論知識講解的更加形象和具體;其次,教師需要格外重視發(fā)聲訓練??梢圆捎谩按蚬贰薄罢颐嬲帧钡确矫?,逐步引導學生觸摸喉嚨、打開喉嚨,逐漸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式,能準確把握聲音概念;再次,教師需要準確把握關鍵環(huán)節(jié)。合唱需要保證音色與聲部的統(tǒng)一、和諧,要想實現(xiàn)這一點,就需要學生掌握聲樂技巧,運用良好的呼吸方式,將合唱作品更好地演唱出來;最后,注重分聲部的訓練,同時還要讓學生能在演唱過程中注意看指揮的動作。教師在進行合唱訓練時,需要借助手勢、動作、眼神等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和交流,促使學生在合唱中能準確把握演唱情緒和速度。
(二)選擇通俗化的合唱作品
要想激活高中學生的演唱熱情,就需要教師要選擇一些節(jié)奏較為簡單、難度較小,不存在較強專業(yè)性的合唱作品,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其選擇合適的合唱作品。教師需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選擇一些流行音樂,適當?shù)剡M行改編,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夜空中最亮的星》、《三百六十五里路》、《故鄉(xiāng)的云》、《想你的365天》等歌曲都可以改編成合唱歌曲。教師在合唱訓練中需要重視音準、音樂的訓練,進行分聲部訓練,幫助學生準確把握合唱的速度和力度,順利完成歌曲的合唱。
(三)在合唱中加入各種動作
在合唱過程中加入各式各樣的動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樂內(nèi)涵,感受其中隱藏的情感。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合唱作品的內(nèi)容加入一些肢體動作,借助具體的動作、隊形的變化等,切實增強合唱作品所具有的表現(xiàn)力,激活學生的合唱熱情。例如,在進行《趕擺路上》的合唱訓練時,教師就需要先帶領學生了解該首歌的相關知識。該首歌具有傣族民間音調(diào)的特色,節(jié)奏是不斷變化、十分靈活的,在歌詞中有“芒賽羅”這種具有濃厚傣族民俗風味的詞語,該首歌屬于云南民族的民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該音樂作品,就可以通過視頻帶領學生了解云南婦女在趕擺時的熱鬧場面,并鼓勵學生將帶有傣族民族特色的動作加入到合唱中。
(四)采用阿卡貝拉無伴奏的人聲合唱訓練
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合唱,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合唱形式。該方式十分新穎與活潑,受到當代年輕人的喜愛,能點燃學生的合唱欲望。無伴奏人聲合唱擁有多種元素,如無伴奏、多層次等,比較適合開展一些小團隊形式的合唱。并且,該合唱形式與新課程標準的相關理念相符合。因此,教師在開展合唱訓練時,需要準確把握無伴奏人聲合唱的特點,并選擇合適的合唱作品開展合唱訓練。例如鄉(xiāng)村、布魯斯、爵士、搖滾等都可以用于該合唱形式,能降低合唱的難度,學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在開展合唱訓練時,教師要先為學生播放相關歌曲,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勾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借助模仿、互動等形式引導學生融入到音樂課堂中。之后,教師需要開展二聲部的節(jié)奏訓練,學生需要分組進行訓練。最后,教師要將節(jié)奏與和聲完美融合起來,再將人聲的打擊和旋律加入其中,這樣就能創(chuàng)造出一首簡單、有趣的阿卡貝拉人聲合唱。在此過程中,學生能真正認識到合唱所帶來的樂趣,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五)引導學生了解作品內(nèi)涵與情感
在合唱訓練中,學生必須要準確把握整首合唱作品中的情感,了解其內(nèi)涵、主旨和思想,這樣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帶給聽眾美的享受。在合唱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詳細講解合唱作品的時代背景、故事內(nèi)容,帶領學生分析和挖掘這些合唱作品中的情感。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與合唱作品相關的視頻、圖片等,幫助學生掌握其中的內(nèi)涵與情感。例如,在教學《歡樂頌——<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一起欣賞一些大型樂團的演奏視頻。該首作品傳達了對平等、自由生活的憧憬與渴望,借助這些視頻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這些情感,在演唱中也會加入自己的情感,更好地將作品演繹出來。
結束語
總而言之,音樂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明確合唱訓練的目標,營造和諧、活潑的課堂氛圍,教給學生合唱的方法和技巧,借助合唱訓練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合唱能力、音樂素養(yǎng)等,促使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成長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zhì)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李長青.淺談優(yōu)化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J].黃河之聲,2018(15):104.
[2]譚燕.合唱訓練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25):166-167.
[3]李玥琪.合唱訓練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1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