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亦輝
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低年級閱讀目標:“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薄伴喿x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
關鍵詞:小學低段;閱讀;習慣培養(yǎng)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童年是個性形成的最重要時期,沒有比這個時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幫助了。”[1]而這方面幫助的一個主要方法便是閱讀。一本好書,就像一粒種子,種在了孩子心田。
同時,新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低年級閱讀目標:“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盵2]
根據(jù)年齡特點,小學低段的孩子處在形象思維的階段,喜歡借助聲音、線條、色彩來了解世界,并且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因此在培養(yǎng)低年級課外閱讀習慣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教師家長配合協(xié)同
學校是孩子課外閱讀教育的主陣地,但是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課外閱讀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讓家長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取得家長對老師和學生的支持,是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于是我采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如,利用開學初召開家長會時詳細分析中高考語文形勢,利用校信通發(fā)短信以及微信群等形式傳達不閱讀就是潛在差生的道理。向家長介紹閱讀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雖然得到了大多數(shù)家長的認同,卻也有一些家長提出,家里有很多書,孩子就是不愿看。或者認為,電視和網絡文化同樣可以給孩子智力的幫助。同時也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的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qū),比如,家長購買不適合該階段孩子閱讀的書目;家長對孩子閱讀的要求很高,讀后會采取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考孩子;家長不信任孩子能讀懂;家長認為孩子識字少不能閱讀……
針對這些問題,我搜集大量資料、事例介紹給家長。如,孩子不愛看書,可能是擺在他面前的書并不是適合他的書。每一個故事或書只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帶給他,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表面看電視和網絡可能給孩子帶來了一定的幫助,但細細想來,并非如此。長時間看電視會使孩子們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現(xiàn)成的知識和圖像,不再思考,喪失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失去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而書籍雖無聲,卻通過優(yōu)美的文字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啟發(fā)孩子思考等等;并及時與家長交流,向他們推薦低年級段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目。
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盵3]學生如果有了課外閱讀興趣,自然就如花香引來蜜蜂一樣,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閱讀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得到的知識和愉快的體驗又會增加閱讀的興趣,這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匪淺。
首先,作為教師的我會給孩子讀。在朗讀前,自己事先將故事讀過一遍,并知道哪里的情節(jié)最跌宕起伏,最能抓住孩子的心。適時制造“閱讀期待”,正是有了閱讀期待,孩子們才會在教師的朗讀中找到無窮無盡的樂趣。比如,教師在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在有意思的地方,故意拉長音,或者故意把聲音揚起來。此外,還可以在朗讀到關鍵部分時候停下來,讓孩子來猜猜看,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在孩子們七嘴八舌猜完后再繼續(xù)往下讀,告訴他們故事中接下來發(fā)生什么事情。比如,讓孩子們一起欣賞封面,讓學生討論故事的情節(jié),或者安排每天固定的時間來讀書,這樣有效避免過多地讀那些內容單調的情節(jié),從而讓孩子反感閱讀。
其次,我建議甚至要求家長給學生讀。在一年級時我推薦了大量的繪本讓家長讀給孩子聽。例如,《我的爸爸》、《猜猜我有多愛你》、《夏美變變變》、《大個子叔叔的野獸島》、《亞瑟是個小麻煩》等。受到了家長和學生們的喜愛,學生們愛不釋手,很多都能背下來。
再次,充分利用書籍資源,與同學一起讀?!皶墙璨荒茏x也”,有時往往借的書會注意速度,會要求質量,讀起來效率更高。我們本班會分組買書,兩組買《中國神話故事》另兩組買《中國寓言故事》,一段時間后,教師組織交流;我們本學年各個班級都會有老師每學期必須推薦的兩本書,我們會推薦不同的,讀完后會由班主任組織交流圖書,讓很多學生共讀一本書,促進交流,激發(fā)思考,更加熱愛閱讀??傊?,書長了腳,到處游走,學生們的大腦就因此受益了,變得豐盈起來了。
最后,關鍵是大力提倡、鼓勵學生自己讀。適時推薦注音版優(yōu)秀書籍。班級有專門的讀書群,每日閱讀的學生進行閱讀打卡,發(fā)閱讀視頻,相互促進。我也會每個階段評出閱讀明星,給予獎狀獎品,盡一切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三、立足“海讀”讀、背結合
海讀中的《日有所誦》這本書,它精選適合于各年齡段小學生誦讀的童謠、童詩、古詩、現(xiàn)代詩歌、散文詩等詩性文本,用于每日誦讀。兒歌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多采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形象生動、詼諧幽默,無論是一粒小豆、一朵浪花,抑或一只猴子、一只蜻蜓,還是一面小鼓、一座燈塔,在詩歌中,仿佛都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尤其是《日有所誦》的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深深印入我的心里?!肮庥兄巧淌强坎蛔〉摹J裁唇兄腔?,就是對應當做和必須做的事情專心致志。背誦就是煉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養(yǎng)聚精會神的能力。當他聚精會神,他便融入對象,吸取對象,成為對象。就這樣興趣盎然地一路背下,或早或遲,或深或淺,所讀所誦,都將內化為他們的精神氣質?!?/p>
每天沐著晨曦,踏進教室,我們一起迎來了10分鐘的心靈早餐。孩子們都會張開小嘴,一首首兒歌,誦讀者喜悅地笑,聽者會意地笑,與不約而同的稚音,在愉悅的空氣里,花朵般次第綻放。
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背誦了其中很多短詩,既讓所學的拼音得到了有效鞏固、識字量增加,又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激起了孩子們更深閱讀的興趣。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要從“輕松”、“隨意”開始。小學低段的閱讀大多是童話、詩歌和故事,孩子只要喜歡讀,說明他已被書中的文字吸引,他和書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愿意期待書的最后一頁,相信書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跡。
參考文獻:
[1]蒙臺梭利.《有吸引力的心靈》第27頁.
[2]《語文教育新課程標準(2011版)》第8頁.
[3]皮亞杰.《教育科學和兒童心理學》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