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曉東 王秀瑩
摘 ?要:依據(jù)語文新課標的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語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真正認識語言,熟練運用語言,能夠運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表達和交流,清晰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全面深入研讀文本,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可以創(chuàng)設自我表達的教學情境,還可以通過仿寫訓練提高語言表達技巧。這樣學生的語用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確保語文教學的良好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語用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側(cè)重于對學生文章主旨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很少在課文閱讀過程中強化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提取與運用,這其實不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在學習語言技巧和表達方式的一些特點,積極探索在教學中運用策略的途徑,增加所積累的語言素材,幫助學生形成語料庫等方式,逐步提升語言運用技巧,從而確保語用教學的良好效果。
一、全面深入研讀文本,挖掘內(nèi)在教學價值
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文章寫的是什么,要準確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和主旨,理解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事情和道理;二是文章是怎樣寫的,要分辨文學體裁,研究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三是為什么這樣寫,達到了什么樣的閱讀效果。此外,一篇優(yōu)秀的課文都富含著深厚的教學價值,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將其挖掘出來。一方面,挖掘文本的人文價值,包括思想情感、道理啟示等,在閱讀之后能夠受到啟迪;另一方面,挖掘文本的工具價值,具體包括語識和語感兩方面,要研究其中哪些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智能,對于那些陌生的內(nèi)容要把握學生能夠從中學到什么[1]。比如在教學杜甫的《絕句》這首古詩時,要讓學生大聲朗讀,感受古詩的韻律感,作者通過描寫黃鸝、白鷺、翠柳等事物,動靜結(jié)合,全詩如畫卷一般,表達了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二、精心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為了實現(xiàn)語用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這個核心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中實現(xiàn)預期的閱讀效果。小學生的求知欲旺盛,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精心設計問題,根據(jù)那些涵蓋讀寫方法、具有研究方向的內(nèi)容思考問題的設計。這是上好一堂閱讀課的必要條件,對于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2]。例如在教學課文《山中訪友》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問題:“題目中的訪‘友’是誰?為什么將其當作朋友?讀一讀課文,思考一下這里面運用什么樣的寫作手法?”這樣設置一個懸念問題,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他們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這實際上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與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的默契和深厚情誼,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學生通過解答這樣的問題,實現(xiàn)了任務驅(qū)動式學習,在閱讀過程中真正理解了文章,也實現(xiàn)了語用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三、創(chuàng)設自我表達的教學情境,鍛煉提高語用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帶中愉悅的心情去學習和運用語言,應該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進行自我表達,逐漸掌握多種語用技巧,感受到語言表達的獨特魅力。學生的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是需要經(jīng)過一段長時間鍛煉形成的,需要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生在各種情境中進行自我表達,在鍛煉中不斷提高,主體意識充分顯現(xiàn),在語言表達上更加勇敢和熟練,從而提高語用能力[3]。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課文學習中,學生們懂得了人要學會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之后教師就可以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村民們永遠不會忘記毛主席和紅軍戰(zhàn)士們的恩情,那么你們在平時生活中有沒有得到他人的幫助或者恩惠呢?你是如何報答他們的?快給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經(jīng)歷吧!”這個話題就會有效引起學生們的熱烈討論,在不斷的表達和交流過程中,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四、通過仿寫訓練,提高語言表達技巧
針對學生在積累語言技巧方面,可以通過點撥的方式來實現(xiàn),但是如果學生在掌握了語言技巧后,并沒有加以運用,那么很難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技巧。所以從語用策略的角度上考慮,只有讓學生運用這一語言技巧,才可達到教學的主要目的,這也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依歸[4]。比如在《掌聲》這篇課文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進行仿寫,同時對其仿寫的內(nèi)容進行點評。學生往往很難將平凡的場面描繪得更加細膩,而這篇課文則做出了非常經(jīng)典的示范。學生根據(jù)這篇文章的仿寫,能夠提高其在應用語言能力敏感程度。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這篇課文里面講述英子在上臺演講過程中的動作與神態(tài),讓學生進行仿照寫作。有一個學生寫道:“那時候我猶豫了一下,然后很快就跑到了那里。我知道我拿走了不應該是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應該把這個東西送回去。當我把這個東西送回去的時候,我感覺我的臉上滾燙燙的??墒切≠u部的老板卻沒有責怪我,而是把東西送給了我。我說了聲謝謝,轉(zhuǎn)身就走,可是我的眼淚卻隨之流了下來?!蓖ㄟ^仿寫,學生對原有的課文中所具備的語言材料進行加工,同時結(jié)合一些生活經(jīng)歷,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語言表達的特點。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課文中原本不屬于自己的語言逐漸遷移,轉(zhuǎn)化成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顯然會產(chǎn)生很大的促進效果。
結(jié)束語: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語用理念,從應試教育和灌輸式教育觀念中走出來,注重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關(guān)注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澤民,高健.“語用”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05):40-41.
[2]錢克章.語用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5(10):58.
[3]黃玲. 讀寫交融,有效表達——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07):90.
[4]沈芳莉. 淺談小學語文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讀寫算:教師版,2017(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