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莉 顧永琴
摘? 要:縱觀科學發(fā)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各個學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不同學科相互借鑒成了許多交叉學科,認知語用學就是認知與語言交叉成的一門新的學科,本文將對近十年來認知視角下的語言學研究成果進行簡單的歸納,并淺談自己對于認知語言學的理解。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語言研究;概述
作者簡介:王夢莉(1995-),女,漢族,甘肅金塔縣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H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0--01
認知語言學是認知科學與語言學結合成的一門學科,關于認知語言學研究的綜述已有很多,有對認知語言學整體研究進行綜述的,如趙艷芳(2000),也有對認知語言學視域下某一語言現(xiàn)象研究進行綜述的,如朱麗燕(2010)、薛旭輝(2012)等。
本文將通過對知網(wǎng)2009-2019年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有關認知語言學研究的187篇文章進行整理,從共時和歷時兩個方面對近十年認知視角下語言學發(fā)展的趨勢,研究的熱點的變化做一個科學的分析,期望對認知語言學初學者有所幫助。
1.研究文章的選取
本文所選取的187篇文章總被引數(shù)為1611,總下載數(shù)為151376,篇均參考數(shù)為32.98,篇均下載數(shù)為809.5,下載被引比為93.96%,通過以上指標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所選文章質(zhì)量較高,從下載引比可以看出93.96%的讀者在下載文章后會對文章中的一些觀點產(chǎn)生共鳴,表現(xiàn)出對文章的認可同時也說明本文所選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主流。
2.認知視角下語言學發(fā)展的趨勢
2.1總體趨勢
通過所選文獻的發(fā)文量可以看出從認知視角下對語言學的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2013年以后尤其是近五年來的研究成果頗為豐碩,年均論文發(fā)表量超過20篇,2018年發(fā)文量歷年最高,2019年(截至7月)總體趨勢上看有望突破2018年的發(fā)文量。
2.2 認知語言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通過對所選的187篇文章關鍵詞出現(xiàn)次數(shù)的搜索得知除了認知語言學之外,隱喻、轉(zhuǎn)喻、構式和構式語法、概念整合理論、體驗式教學、任意性、象似 性、意象圖式等都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3.認知語言學研究概述
認知語言學研究的范圍十分廣闊,研究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本文將從187篇文章中的關鍵詞出現(xiàn)次數(shù),選取研究成果較為豐富的關鍵詞,并以此為中心選取重點文獻進行概述。
3.1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是我們所選范圍內(nèi)出現(xiàn)頻次最高的關鍵詞,也是本文研究的主題,此節(jié)綜述可以讓我們對于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魏曉敏 (2018)概述了應用認知語言學三十年的四個發(fā)展歷程,評述了應用認知語言學重點關注的四個領域即范疇化、概念化方式差異,語言理據(jù),隱喻和轉(zhuǎn)喻,二語構式及其相關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對認知語言學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展望。文旭,趙耿林(2017)探究了語言學研究的新方法,基于認知的拓撲性和語言的拓撲性提出了認知拓撲觀,在認知語言學的研究中運用了拓撲學的思維和方法。文旭,司衛(wèi)國(2018)認為認知語言學取得的成就已是令人矚目的,但在學界其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仍受到非議和批評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自身的問題,雖已有學者進行過反思批判,但是不夠系統(tǒng)全面,需要更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批評和反思。
3.2 轉(zhuǎn)喻、隱喻
轉(zhuǎn)喻和隱喻是語言學在認知視角下討論研究較多的領域之一,近年來對于轉(zhuǎn)喻和隱喻學者們有了新的觀點,如陸儉明(2009)從激活的角度將隱喻、轉(zhuǎn)喻假設為"一個認知域激活另一個認知域",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映射。趙彥春(2017)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認知語言學對隱喻的研究存在未從邏輯上對隱喻進行分類和把隱喻問題無限泛化這兩點不足。束定芳(2013)認為各個學科研究隱喻的目的都是為了各個學科的最終研究目的所服務的,并闡釋了認知語言學、修辭學和語用學之間在隱喻的研究上的啟發(fā)及相互關系。
正如束定芳所言,近些年來人們對于轉(zhuǎn)喻和隱喻研究視野更加廣闊,同時方法也更加多樣,如程凱文(2019)用文獻計量學分析法對國內(nèi)概念隱喻進行了研究分析。盧植 (2016)認為隱喻性語言使用的各種穩(wěn)定性和變異性因素可以動態(tài)系統(tǒng)的理念和原理設計科學的實驗范式來探討等。
3.3 二語習得、構式
二語習得和構式研究是相輔相成的,近十年來在認識視角下二語習得和構式的研究成果也是頗為豐碩的,如劉正光(2009)以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原則為基本出發(fā)點對語言習得進行全方面的 考察,為考察問題提供一個的新視角。關于構式研究主要有張翼,李竹萱(2009)以“VNA it that”構式為例對構式的認知理據(jù)研究。鐘書能,劉爽(2017)虛擬位移的語法構式特征研究等,這些構式的研究其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探尋語言的本質(zhì),為人們更清楚地理解 語言而服務,關于漢語言一些構式的研究也為對外漢語教學起到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同時為二語習得者提供了更多的參考。
4.總結
近年來認知是一個十分前沿的研究角度,同樣用認知的視角對語言學進行研究的方法也十分受人們青睞,關于認知語言學的研究綜述已有很多,但是這些綜述各有側重點,始終不能讓讀者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希望本文能給認知語言學初學者一個參考,對近十年來的認知視角下語言學的研究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認識。
參考文獻:
[1]趙艷芳.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述(一)[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述(二)[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
[3]朱麗燕.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翻譯研究綜述[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0,12.
[4]李瑛.國外認知語言學方法指導下的詞匯教學研究綜述[J].西華大學學報,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