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呈靜
【摘要】? 因受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的影響,農村小學教育與城市相比,歷來就存在著差距,特別是習作教學差距更大。在小學習作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作文課上,有大部分學生陷入無話可說、無從下筆或語句顛倒、濫用詞語等尷尬局面。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為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將學生寫作方法與自改和互改的方法作為提高寫作能力來抓,現我將提高學生寫作與自改和互改能力的培養(yǎng)所取得的效果淺談如下。
【關鍵詞】? 提高 學生寫作 自改與互改 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084-01
0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和互改能力,兩者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既會寫又會學,既會悟又會理,學生自知其樂,何樂而不為。
首先,我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來培養(yǎng)。
一、訓練“說”的能力
寫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說的話,有中心、有條理地寫下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能有針對性地訓練小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即“說”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1.誦讀佳作,培養(yǎng)語感。我經常讓學生熟讀那些寫得較好的文章,背誦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們把規(guī)范的語言植入記憶倉庫,并融會貫通,優(yōu)化組合,形成新的信息鏈,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但是,熟讀成誦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指導學生講究方法,提高誦讀的效果。
2.練習對話。經常進行對話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寫人物語言的能力,還能訓練他們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兩人對話,講什么內容,另一方必須仔細思量如何回答,做到對答如流,詞能達意。訓練形式可采用教師和學生對話,也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
3.即興演講。平時,我特別注意結合作文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命題讓學生思考,然后讓學生上臺即興演講,講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見聞,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積極發(fā)掘寫作題材
1.從豐富的農村生活中尋找題材。農村的孩子在學校里課余時間常常開展一些具有鄉(xiāng)村特點的游戲活動。
2.從自然現象中發(fā)現題材。農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大自然密切相關。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家畜、日出日落、山川河流等,會因時因地發(fā)生變化,如果小學生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能留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善于積累,這些也是作文的好題材。
3.從典型事件中抓住題材。學生可以從學校、社會上每天都發(fā)生著許多有典型、有教育意義的事件。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挖掘主題,組成構思巧妙,內容新穎的題材。
4.講究把講讀課文教學與習作教學相結合,加強語言的積累。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學生是寫不好作文的,語言積累是習作的基礎。
三、用心體驗生活
好的習作題材來自生活的孕育和對生活的熱愛。可是很多學生苦于不知寫什么才好,認為作文很難,原因是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較差,不善于通過認識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質的事例,不懂得怎樣去表達,對身邊的許多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所以,我們應該在教學中要積極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身邊事、身邊人、身邊物、心中情,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細心觀察、勤做記錄、善于積累,就會擁有永遠寫不完的素材,說不定信手拈來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其次,我從提高學生的自改和互改的能力來培養(yǎng)。
過去,作文的指導、批改、講評是小學作文訓練教學的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是相互作用、緊密相聯的。然而,結果是勞而坎功,老師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去批改,老師的評語學生不屑一顧,收效甚微,學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在下認為,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導、成文批改等都是作文訓練教學的重要程序,但通過目前的語文教學教研活動中學生的自改和互改能力的培養(yǎng),使我充分感受到學生作文的自改和互改是指導工作的升華,是批改工作的整合、修復,是一個把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是對學生這次寫作活動的經驗交流,又為今后作文指明了努力方向。
那么,怎樣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的自改和互改呢?我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自改和互改的主要步驟
1.教師先出示本次作文訓練的要求,引導學生弄清要求與明白在自改和互改中應注意的事項。
2.對照要求將作文先認真看或讀幾遍,讓學生熟悉作文內容進行自個兒尋找作文的長處和缺點,做出自我評議。作文的主要內容指導,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中心是否健康、明確;
(2)選材是否恰當、豐富;
(3)思路是否清楚;
(4)表現形式是否靈活;
(5)語句是否通順;
(6)結構是否完整;
(7)習作態(tài)度是否端正。
作文評改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針對教學實際,指導學生先從整體把握作文的主要內容,是否有與作文要求不符合的內容,把評改重點放在作文內容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上。
3.同學間合作交流、探導作文的內容,共同討論后肯定作文中突出的缺點和長處。
4.進行修改。在修改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整體結構,再從段、句、詞、字和標點的評改。
5.引導學生組織語言寫好評語。
讓學生自改和互改,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發(fā)現問題,學會發(fā)現長處,學會欣賞,學會評價,使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充分認識寫作規(guī)律,提高寫作技巧,最終達到學會習作,提高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自改和互改后的講評
教師根據學生自改和互改后的情況,選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進行典型講評。講評時,將文章公布于眾,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改和互改后文章好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說它好;通過實例的分析、比較、評論,再次引導學生自改和互改的方法和強調注意的問題。此外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的作文找差距,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使學生再次對作文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以便今后更好地自改和互改。
綜上所述,我深深認識到:提高學生寫作與自改和互改的能力,是一個老師先緊后松,先苦后甜的事:是一個學生先難后易,先弱后強的事:是一個師生共同嘗到成功的喜悅,何樂而不為!何樂而不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