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甜 陳雪 張煒
摘要:一詞多義是語言中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根據(jù)各項研究表明原型范疇理論指導下,多義詞的習得對英語語言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析探討了原型范疇理論,學生對于多義詞的學習策略以及原型范疇理論指導下多義詞教學的研究和啟示。
關鍵詞: 原型范疇理論;多義詞;教學
一、引言
一詞多義(Polysemy),作為語言中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指的是一個單一的語言形式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密切相關的意義聚合的語言現(xiàn)象。多義詞的學習一直以來就困擾著許多學生和教師,英語多義詞的習得較多地停留在追求詞匯形式與意義的簡單對等上,這種傳統(tǒng)的、膚淺的對詞匯理解和解釋割裂了詞匯與詞匯之間、詞匯與語境之間的聯(lián)系,忽視了詞匯意義的引申性,導致學生不能全面地掌握詞匯的意義和用法。由于意思的繁多和復雜,不僅學生記憶經(jīng)常出現(xiàn)困難,不能有效習得,老師在講解多義詞時也不知如何下手?;谝陨蠁栴},本文試圖用認知心理學家 Rosch 提出的原型理論來分析英語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形成,以希望能夠給多義詞習得帶來一些靈感,對多義詞的教學產(chǎn)生一些啟示。
二、原型范疇理論
原型范疇理論( prototype theory) 是認知語言學里關于概念和范疇劃分的一個重要的理論。20 世紀 50 年代德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在其著作《哲學研究》中,維特根斯坦深入研究了“game”一詞的定義,發(fā)現(xiàn)很難在各種“game”之間找到一個共同的特征,繼而提出范疇成員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是有中心與邊緣的區(qū)別的,也是有隸屬關系的。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論,深刻揭示了語義范疇的“家族相似性”。維特根斯坦之后,人們對范疇的理解和認識繼續(xù)發(fā)生著重大的變化。美國人類學家 Berlin在對 98 種語言中的顏色范疇進行了研究后發(fā)現(xiàn)語言對顏色詞匯的選擇并不是任意的,對顏色的劃分是基于顏色范疇中最典型的顏色——核心色的測試中,不同語言使用者受試在被要求指出基本范疇內(nèi)最典型的顏色時,他們的選擇是相同的,這些研究和測試說明了原型的存在。之后心理學家Rosch對鳥、水果、蔬菜等十個范疇進行了研究,驗證了原型的普遍性,并將 Berlin 提出的核心說法改稱為原型,由此發(fā)展了原型范疇理論。在多義詞語義范疇內(nèi),典型成員就是原型意義, 而其他非典型成員就是比喻意義或者說衍生意義,原型范疇理論認為,在所有相關詞義中有一個中心或核心意義,而這就是其他詞義的原型,即具有原型意義。其他詞義都是在它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或輻射出來的,從而形成更大的詞義范疇。
三、多義詞習得策略
(一)注重掌握核心詞匯及其原型意義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者單純地追求詞匯量的擴充,忽視基本范疇的詞匯或核心詞匯,不注重核心詞匯意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必然不能增強其詞匯能力。汪榕培也指出,根據(jù)語言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者掌握了常用的 1 000 個詞匯,就能理解一篇常規(guī)文章80.5% 的內(nèi)容,掌握了2 000個,就能理解內(nèi)容的 89%,掌握了3 000 個,就能理解93%,掌握4 000 個,理解了95%,而掌握了5 000個,就能理解97%。核心詞匯的掌握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另外,根據(jù)原型范疇理論,多義詞的語義范疇中原型意義處于中心位置,其他意義都是由其通過輻射、連鎖或綜合等方式派生而來,各義項成員之間存在著家族相似性。而根據(jù)認知規(guī)律,原型詞匯或原型義項是最易于習得和接受的。因此,在習得和講授多義詞時,要注重掌握核心詞匯和原型意義,理解多詞匯意義演變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
(二)隱喻和轉喻機制
認知語義學認為,范疇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屬性構成的完型概念。原型范疇理論采用屬性對實體進行范疇化。屬性不是事物固有的本質特性,而是事物和認知主體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具有相對性。一個詞的所有詞義構成一個原型范疇,詞義之間靠某些共同屬性聯(lián)系在一起。詞義的關聯(lián)基于人類的兩種重要認知模式:隱喻和轉喻。隱喻利用一種概念表達另一種概念,是本體向喻體的映射,本體是源域,喻體是目的域,映射依靠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實現(xiàn)。轉喻是在同一認知域內(nèi)用易感知、易理解的部分代替整體或整體中的其他部分。任何一種語言的詞匯相對于紛繁復雜的客觀世界和人類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而言都是極其貧乏的,所以為了有效地進行交流,必須借用其他方面的詞匯來表達相同或類似的意思。其主要方法就是使用隱喻手段??梢哉f,隱喻是詞義產(chǎn)生的主要理據(jù),是同義和多義的來源,是一種常被忽視的聯(lián)系一詞多義的重要資源。
四、教學啟示與結語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以多義詞的基本義項和核心義項為中心,系統(tǒng)地幫助學習者構建這些多義詞尤其是高頻詞各義項的語義網(wǎng)絡。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利用語義網(wǎng)絡圖并附以例句展示給學生,讓言語和視覺結合使教師的輸人和學習者的攝人同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根據(jù)原型理論得知,一個多義詞所構成的詞義范疇中有一個是更為中心或核心的意義即原型意義, 其他意義都是在這個意義基礎上進一步引申或輻射出來的。由于各義項間具有家族相似性,而人的記憶又是以最經(jīng)濟的方式進行的,因此,教師在講授多義詞時,首先應重點講解原型意義以便學生深刻體會其內(nèi)核,再引導學生利用兩大認知手段隱喻和轉喻思維從基本含義中推出其他各種相關的含義。多義詞是語言中的普遍現(xiàn)象,原型范疇理論不僅從理論上開辟了多義詞研究的新途徑,而且也為多義詞學習實踐提供了新角度。由于原型范疇理論的英語詞匯習得符合人類的認知思維模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這就為我們的多義詞詞匯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教師要在多義詞教學中要重視原型意義的教授,有意識地去尋找各詞義和原型意義之間聯(lián)系以及各詞義間的家族相似性,使學生對多義詞各詞義有整體的把握和理解,提高多義詞的習得效率。還要重視隱喻和轉喻的教學,使學生對詞匯發(fā)展的動因和機制有一定的認識。在此理論的指導下,探究詞語多義的習得策略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多義詞的教學中,必將提高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Rosch,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75, (104).
[2]汪榕培.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