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
摘 要:在如今多元化的社會里,教育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針對小學數學這一學科而言,用不同的形式把知識呈現給學生會使學生對這門學科保持興趣。合適的教學方法與課堂的有效結合還能夠收獲不錯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樣化教學;小學數學;激發(fā)興趣;提高效率;自學能力
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使教學方法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決定著這節(jié)課是否精彩。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獨具的特色,課堂效果取決于教師是否將其有效地結合了起來?;诖斯P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多樣教學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結合,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習共鳴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在生活中學習新知比在課堂學習知識要快,比如當電視上播出了新的動畫片,學生對劇情的記憶就比記憶乘法口訣的記憶力要強,這是因為生活即現實,是學生直觀能夠接觸的東西,所以在生活中學習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這一點,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多引入生活中的事例,進行生活化教學,讓學生雖然身在課堂但卻仿佛置身現實一樣,把生硬難懂的知識變成日常易理解的內容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共鳴。
例如,在教授三年級上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jié)時,我要先向學生引入“幾分之一”的概念,為了讓學生便于理解,我按照課本上的插畫,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小朋友在分月餅,綠衣服的小女孩說:“這塊月餅我們一人一半”。接著,我向學生提問:“所以小女孩把月餅分成了幾份呀?”學生們齊聲回答:“兩份”。我于是引入了要講的知識點,即“每份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對幾分之一這一知識的學習共鳴,我還向學生們舉了個分蛋糕的例子:“每位學生過生日時都要吃蛋糕,如果把一整塊蛋糕切成6份,那每份就是六分之一了?!边@樣的例子貼近現實,容易讓學生聯想到具體的生活內容,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是比較感興趣的,易于教師管理班級氣氛。
二、多媒體教學,節(jié)省課堂時間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具并沒有如今這么豐富,那時教師的教具僅僅只有黑板,在教學一些幾何內容時只能手動畫在黑板上,這樣的教學浪費課堂時間,同時給予了教師很大的工作壓力。在當前的課堂上,許多教師開始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與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的時間,同時,科技的創(chuàng)新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音頻、圖片等內容比板書對學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在教授四年級上冊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節(jié)時,這一節(jié)的教學是在已經教授角度之后所進行的,為了讓學生準確的理解平行線的性質,我們作為數學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會用三角板作為教具在黑板上上向學生畫出多種圖形來,然后讓學生識別平行線。如果任課教師是一個心細的完美主義者,那她在板書繪圖時會耽誤較多的課堂時間,效率會變低。因此,教師大可以采用如今全國小學已經普及了的多媒體技術設備,將課堂上會用到的圖形在備課時準備好PPT,在課上直接向學生演示即可。比如過一點畫一條直線,如果是教師板書的話那教師也要進行度量,而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點擊鼠標一下,正確答案就可以出來,減少了許多課堂上不必要浪費的時間,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任務型教學,鍛煉自學能力
任務型教學是目前一種比較流行的主流教學方式,使用這種教學方式要注意任務的設計要與課本貼近,任務的要求要明確,并且第一個任務與下一個任務要有難度地遞進,層層深入才能夠達到鍛煉能力的目的。由于任務具有挑戰(zhàn)性,所以采用這種方式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法,使學生利用完成一個個任務預習完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在教授五年級上冊的《簡易方程》這一節(jié)時,簡易方程是學習解方程式的基礎,同時也是五年級數學中的重難點,在預習時我就向學生們強調了這一節(jié)知識的重要性,我采用了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展開課前預習,以便在正式講課時掃除學生的盲點。比如,課本上的第一道題讓用一個式子簡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齡,這道題就是我給學生布置的第一個任務,學生很容易根據課本的提示想到:用a表示小紅的年齡,所以爸爸的年齡就是a+30,這樣就解決了爸爸年紀的表示。我將數學作業(yè)的布置改成了發(fā)布任務,讓學生在自己解決完第一個任務后完成課本上的“想一想”與下一頁的第二題。攻克任務的同時也完成了對知識的預習,潛移默化中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合作式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眾人劃槳開大船,無論是在小學還是以后在社會從事工作,合作能力都是必要的一項個人能力。在數學教學中,針對一些重難點的教學,許多學生在課上無法完完全全掌握教師新講的知識,這就需要在課下進行學習。在課下學習時,小組合作進行學習能夠彌補組內每個人的知識遺落點,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但教師要注意合理地進行分組,不要每個組都是后進生或者優(yōu)等生,要讓每個小組內至少有一兩位優(yōu)等生,使優(yōu)等生帶動后進生學習,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這一節(jié)時,這一節(jié)的知識綜合分數、乘法與除法,是本冊書的重難點知識。在進行這節(jié)教學時,我在課上給學生分了小組,因為課上我會安排學生進行討論,所以我對他們的分組主要是根據座位而分的,但是每一組都有一位或多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比如,在課上進行練習時:量杯里有五分之四升果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喝,怎樣列式?為什么?練習這道題時,我便讓學生進行了小組合作,討論如何列式。即讓學生討論4/5÷2=?這個式子可以怎樣計算,并且為什么可以這樣算。小組討論可以使他們的思想共享,彼此交流想法易于提高每個人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如今的教學方法是多樣化且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作為數學教師,要在備課時仔細斟酌,根據班級現狀選擇適用哪種教學方法。當然,雖然有些教學方法看似不錯,但其與課堂的結合不夠完善,仍然存在著問題,這一點需要引起教師的注意,以便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祖潤.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0)
[2]張志家.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