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俠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影響學生未來發(fā)展和社會能力的重要素養(yǎng),對學生實施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當代小學教育的核心目標,也越來越受到一線小學老師的重視。小學語文作為基礎科目,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其他科目奠定了基礎,識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不僅能夠為閱讀和寫作訓練打好基礎,同時也能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構建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實現(xiàn)小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雙提升,是每個語文老師都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識字教學角度展開探討。
1 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下識字教學的困境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年級學生要在小學階段認識漢字達到1600字,會寫漢字達到800字,在小學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使小學生對識字和寫字燃起興趣。由于中國常用漢字中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比較多,給小學生的識字帶來了困難,所以小學語文老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認識漢字,在識字教學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較為普遍。
1.1 重傳授輕體悟,學起來難
灌輸式識字教學模式通常是老師主動為學生進行講解,忽略了學生對字的觀察和體悟,學生在課堂識字教學過程中沒有內化漢字識記的過程,單純機械的進行記憶,往往出現(xiàn)學起來難,忘記起來快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小學生很容易對識字教學產生畏難心理,喪失學習的興趣。
1.2 重趣味輕理據(jù),懂起來難
隨著中國漢字在形、音、義的變化,導致現(xiàn)代漢字的構成理據(jù)被削弱,不似古代漢字以象形字和音形字為主有理據(jù)可依,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很難理解字的具體構成。在灌輸式識字教學法中,通常會采用趣味析字法,來對漢字進行拆分,或者編成順口溜來方便學生進行記憶,這種識字教學法雖然趣味性強,能增加小學生識字的趣味性,但是容易對漢字背后的意思和文化造成誤讀,導致學生雖然記住了寫法,但是陷入無法理解漢字的意思的窘境。
1.3 重記憶輕運用,用起來難
在傳統(tǒng)的灌輸式識字教學中主要針對漢字的讀音、字形進行學習,往往忽略了漢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具體應用。沒有結合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的識字教學就像是無源的水一樣,學會了不會用也沒有任何意義,嚴重阻礙了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2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體驗式”識字教學實施策略
“體驗式”識字教學模式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指將體驗法運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通過調動起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體驗,來啟發(fā)學生展開自由想象,通過移情、感悟、神思等多種心理活動的碰撞來使小學生親自經歷識字過程,感悟漢字的魅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識字能力。
體驗式識字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教學方式,引導小學生通過親眼看、親耳聽、親手摸、親口讀等一系列感官體驗,將陌生的漢字變?yōu)橹鲃犹骄康哪繕?,促使小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自主識字,感知識字的樂趣和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2.1 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在快樂體驗中識字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時,老師可以通過故事識字,來激發(fā)起小學生的識字興趣。比如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中《女媧補天》的媧字時,從女媧是人類的母親,女媧補天的故事講起,帶領小學生走進女媧補天的故事情境中,引導小學生觀察媧字,結合故事來進行記憶既加深了小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同時也降低了理解難度,對媧字的運用也有了清晰的認識。
2.2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在實踐體驗中識字
小學階段額識字學習多以生活中的常用字為主,和生活應用密切相關,所以老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時,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來使學生在實踐應用中體驗識字的樂趣。比如小學生在學習“衛(wèi)”這個字后,老師可以結合“衛(wèi)”這個字,啟發(fā)學生思考都聽到或看到過哪些地方用這個“衛(wèi)”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陷入思考后答出“警衛(wèi)”“衛(wèi)生間”“門衛(wèi)”“安全衛(wèi)士”“衛(wèi)星”等詞語。通過生活情境喚醒了小學生觀察生活的意識,將識字學習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生動、形象的情境中體會了“衛(wèi)”字的意義和用法,對“衛(wèi)”這個生字記憶深刻,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得到培養(yǎng)。
2.3 創(chuàng)設關聯(lián)情境,在想象體驗中識字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擁有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語文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開展體驗式識字教學。比如學習“嫦娥”這兩個字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字的偏旁,采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進行生字記憶,接著再列出偏旁相同的“嫻”“娜”“婷”“姍”等名字中常見字,引導學生思考偏旁相同的這幾個常見字有沒有意思上的相似之處?老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影視資料中嫦娥,讓學生體會到名字中常見的“嫦娥”嫻”“娜”“婷”“姍”等漢字都是家長希望學生美麗的一種寓意,了解到名字不是單純一個代號,更是每個字都有著深刻的寓意和內涵。
3 總結
通過集趣味性和知識性于一體的體驗式識字教學模式,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小學生對中國漢字的認識更深刻,對文字內涵感悟更豐富,對文字記憶更容易,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識字學習中來。
參考文獻:
[1] 徐院寧.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優(yōu)化措施[J].考試周刊,2017(39).
[2] 佚名.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研究[C]// 2018年“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018.
[3] 胡世容.關注識字教學落實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06).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眉縣新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