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學生是否對教學內(nèi)容感興趣,又是否能夠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索,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本文結合小學英語課程內(nèi)容,對如何實施趣味化的教學導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學導入;趣味性
趣味化的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態(tài)度,提高教學活動的參與度;也利于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歌曲導入
歌曲具有韻律性,且內(nèi)容豐富、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根據(jù)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發(fā)展特點,引導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下記憶并掌握教學內(nèi)容。音樂在引發(fā)情感共鳴的同時,也能夠帶動認知共鳴,使學生在獲得愉悅享受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在“my body”一課中,如果單純告訴學生:Today we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body,學生一定會感到教學過于枯燥,加上body具有一定泛指性,小學生不易理解,如果采用《Ten little fingers》這首歌進行導入,先讓學生欣賞歌曲,由第一遍的節(jié)奏感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播放第二遍時大部分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哼唱起來,在大部分學生都已經(jīng)掌握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通過適當?shù)膯栴}來引出本課的教學主題:Do you like the song?Do you know the Chinese meaning of finger?學生在知道手指的英文單詞后,教師告訴學生這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It’s one of our body。Do you know other bodies?在“手指”的引導下,學生對“ear”“eyes”等單詞也進行了了解。
通過歌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學生的已有語言知識基礎,很快就能理解歌曲中的內(nèi)容,再通過適當?shù)膯栴}加以引導,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到課程學習中來。小學生的穩(wěn)定性比較差,所以需要一些趣味性的教學內(nèi)容來幫助學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歌曲有著明快的節(jié)奏和優(yōu)美的旋律,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觸動學生的內(nèi)心有著積極意義,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記憶英語單詞和句式時就可以通過音樂和其他一些優(yōu)美的旋律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
二、故事拓展
根據(jù)認知發(fā)展理論來看,兒童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喜歡童話等故事類內(nèi)容,或是通過“關于過去的事情”來引導,如“從前在什么地方有一個什么人”等等。運用充滿故事意味的導入手段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故事情節(jié)中穿插英語知識。例如,在“In Beijing”中,這一課是一個關于旅游方面的話題,對話的內(nèi)容側重于旅游,教師通過多媒體來讓學生認識圖片中的景點,然后教師用不同的句型來描述不同的景點,并在句式中體現(xiàn)出一個小故事,讓學生猜猜那是什么。I'm going to visit one of the eight wonders of the world. This is the first military project in ancient China . what is it?從而引出Great wall,接著開始教授相關單詞。再如,“The West Lake”和“The Great Wall”等都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或是引導學生說出這些景點所在城市的方法進行教學,并強調(diào)用形容詞來進行修飾。
在故事性導入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要富有感染力,不論是陳述事實,還是故事的情節(jié),亦或是介紹地點、環(huán)境特征等,教師的語言都要清晰且充滿感情色彩,吸引著學生要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一探究竟。
三、創(chuàng)設情境
一節(jié)成功的英語課要有著適當?shù)那榫硠?chuàng)設,積極地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真正地進行學以致用。情境導入法也可以說就是創(chuàng)設一種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接觸知識,并體驗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小學生雖然初學英語,不太能夠熟練地表達,但英語教學的出發(fā)點仍要基于學生的生活認知經(jīng)驗,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將知識教學內(nèi)容在生活場景中有所體現(xiàn),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與,理解英語單詞,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例如,在“I have a bag”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特意拿一個破舊的包進教室,并將其放在講桌上較為顯眼的位置,學生很快就會注意到這個平常教師從未帶過的包,并告訴老師:老師,你的包破了。教師便可以借機回答:Yes. my bag is broken.通過一句話直接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并出現(xiàn)了一個陌生的單詞“broken”,也正是有相應的情境映襯,學生很容易便理解并記住了“broken”的意思。接著導入學習工具的學習主題也顯得更加自然:“There are pencils,pens,crayon,rulers,erasers and books in my schoolbag.”
綜上,融入趣味性因素的教學導入對于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積極作用,它首先從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無形中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對知識的探索過程中,而后配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直觀的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記憶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春健.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策略及深思[J].華夏教師,2019(24):40.
[2]滿運欣.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