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琴
【摘要】:歌唱教學是全面學習音樂的基礎,歌唱活動直接與情感相關聯(lián),與心靈相溝通。歌唱本身又有著非常豐富的學習內容,通過這種最自然的學習形式,使兒童學習掌握音準、節(jié)奏、速度、藝術表現(xiàn)、情感處理、音樂分析多聲部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視歌唱教學,并且努力引導學生不僅要“唱會”歌曲更重要的是“唱好”歌曲。
【關鍵詞】:唱歌教學、“唱好”歌曲、教學方法
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課程類型。唱歌教學的任務,一是唱會,所謂“會”就要做到把音樂、節(jié)奏、歌詞等唱準確;二是唱好,所謂“好”是指吐字清楚,聲音優(yōu)美,速度恰當,風格對頭,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過唱來培養(yǎng)學生歌唱的技能技巧。唱歌教學是學生體驗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和享受美的過程,是師生合作,共同參與的一種活動。
一、“唱好”歌曲的意義
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的先天素質參差不齊,興趣愛好和知識技能也截然不同。這是學生音樂能力客觀存在的差異。對此,教師應該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共同發(fā)展為目標,激發(f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讓學生建立唱歌的“感覺”,對歌唱技能有感性的認識,為今后形成一系列復雜的歌唱心理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要借助形象思維來解決比較復雜、抽象的歌唱問題,多角度的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具體的歌唱“感覺”,讓學生認識到歌唱技巧是可見、可想、可感、可控的。
二、“唱好”歌曲的方法
1、聽唱法
在小學唱歌教學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即“聽唱法”。 聽唱教學法是一種以教師示范與學生模仿為基本方式進行的唱歌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有人片面地將它理解為單純的教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事實上聽唱教學法是在聆聽的基礎上教師根據(jù)歌曲的特點從節(jié)奏、音高、力度等不同的音樂要素入手利用節(jié)奏樂器演奏、律動、舞蹈等活動啟發(fā)學生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發(fā)展聯(lián)想和想象引導學生走進音樂中去體驗、發(fā)現(xiàn)和探索。這正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聽唱模式中學生首先通過聽熟悉了歌曲的節(jié)奏及旋律走向也就是說對歌曲有了一個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唱歌技能技巧的訓練將原來的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認識階段。
2、旋律引導法
我在教學中,我會在“聽唱法”的基礎上采用了“旋律引導法”。 “旋律引導法”增加了學生動手動腦的空間及對旋律的熟悉程度,對學生識譜能力和樂感的培養(yǎng)都有幫助。它能適合各種層次的學生的教學,不論學生識譜能力的高低,都能夠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個人的視唱能力,學生更能夠通過老師出示的旋律與自己所想、所唱作比較,相互探索,發(fā)現(xiàn)錯誤及不足,促進共同進步。如在教唱《小漁簍》這首歌時,采用“旋律引導”法,要求學生根據(jù)音符的高低畫出的旋律線條,邊模唱邊畫旋律線條,從而來掌握自己模唱旋律的高低,解決音準及音高問題,在旋律掌握好的基礎上把旋律換成歌詞,完成歌曲的學唱。這就在“聽唱法”的基礎上減少了老師逐句歌唱的過程,增加了學生動腦思考的活動及學生與旋律的接觸,對培養(yǎng)學生識譜及樂曲感受能力都有幫助。
3、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
在音樂教學中,律動是以有韻律的身體動作或姿態(tài)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它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音樂的良好途徑。在生活中人的一舉一動都伴隨著音樂與律動,音樂與律動是密切聯(lián)系的,有時甚至是分不開的。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調性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律動這種肢體語言,會使學生一開始接觸音樂就習慣于同時從身心兩方面去體驗音樂,從而提高學生體驗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所以,如果鼓勵孩子們除了運用耳朵外,還運用身體的其他部分,他們對音樂的反應就會變得充滿無窮無盡的生命力,進步就會變得驚人的快。要在律動中培養(yǎng)學生感悟音樂。借助律動來表現(xiàn)音樂意境,使音樂直觀形象,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感悟音樂風格。
4、語言描述法
由于復雜多變的歌唱技巧是歌唱器官在人腦高級神經(jīng)系統(tǒng)支配下的以心理活動為主、生理活動為輔的方法,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應用用形象、生動、通俗的教學語言是抽象的方法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幫助他們活的正確的歌唱“感覺”。例如:學生在唱連音時,由于咬字吐字的不到位而破壞了聲音的連貫。教師可以嘗試這樣說“不能像切菜似的,把聲音把聲音切得一段一段。聲音要連貫,首先氣息要連貫,氣息要像一條很長的線,而每個音符和字就像一個個珍珠,氣息把每個音符、字連貫起來,就像這條線把所有的珍珠串在一起。”引導學生借助對“串”動作的想象,放松呼吸,逐漸建立聲音連貫的歌唱感覺。在訓練學生氣息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腰腹呼吸,通過語言描繪花園百花齊放的情境,讓學生做聞花香的呼吸體驗,從而訓練學生的腰腹呼吸。
三、取得的成效
在課堂中通過以上方法的實踐,對于“唱好”歌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時,增強了自信,更樂于接受這種學習方式。其次,獲得了歌唱與審美體驗,學生不僅真正理解了歌曲美好的情感,從中得到了藝術美、情感美的體驗,而且能用高位置、深氣息、通暢的聲音去演繹歌曲。
實踐證明,通過這些方法,學生對音樂的記憶、想像以及對音樂形式的感受和音樂審美等綜合感受能力得到加強,較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質,并且適合各種層次的學生。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把老師所講的與自己所想、所唱作比較,師生一起探索,共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