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冠達
摘 要: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態(tài)勢愈演愈烈,這種教學模式已經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接受,正發(fā)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生活化教學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將數學知識形象化、簡易化,符合絕大部分學生的思維特征,因而有效提高了數學教學效益。但是生活化教學的實施不能人云亦云,照搬模式,教師必須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最佳方法,因此開展教學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將提出幾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引言:
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將生活中的元素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它的作用是使學生產生熟悉感,從自己熟知的事物入手,學習陌生的知識,達到提高學習效益,促進實踐的效果。課堂上,落實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有許多,以下為幾種典型的方法。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導入通過“先入為主”,能夠留給學生一個特殊的第一印象,繼而引發(fā)他們的求知欲,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導入的效果往往決定了一堂課教學的效果,這也是一個落實生活化教學的入手點。
如,教學“認識人民幣”一節(jié)內容時,對于人民幣,小學生既熟悉又陌生,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到超市買過東西嗎?帶了多少錢?買了什么物品?是怎樣付錢的?”然后用多媒體演示人們買東西的生活情境,從中留下懸念:如果買35元的計數器,可以怎么付錢?學生一一回答了上面的問題后,組織學生在班上開展“小小商店”的購物活動,讓學生拿著錢購買需要的商品,并且算一算付出多少,應找回多少錢。實踐證明,在實際“購物”中,學生掌握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所在。
二、教學知識生活化
小學數學課本中的知識點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十分常用,一些課題就能夠喚醒學生生活的常識。教師在教學時要利用好教材,同時也要跳脫出教材的限制,從生活中剝離出與所學知識點相關的案例和更加深入的內容,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意識同步得到提高。
如,教學三年級“年、月、日”一節(jié)內容,新課標要求學生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并學會運用[1]。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年、月、日的知識點,筆者先在黑板上列出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后,向學生提出問題:有沒有哪位學生記住自己的生日是幾月份,還有多少個月就到明年?你是利用什么方法記住一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一天24小時這些知識點的?教師請反應最快的學生來回答這些問題,并告訴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接著教師在黑板上列出15時、18時、20時,請學生利用普通計時法表示以上時間。確認學生掌握后,教師再列出上午8:40、中午1:00、下午4:25分、晚上9:40分,請學生利用24小時計時法表示出來。確保學生基本掌握不同計時法的表示后,筆者請學生上臺說一說昨天的這些時刻里做了什么事情,讓學生在聯系實際生活的過程中理解計時法。通過挖掘生活中的知識、案例,讓學生從這一角度來學習,使數學課堂不再是冰冷、沉悶的,而是充滿了色彩和溫度,學生學習的興致也明顯提升了。
三、教學活動生活化
現階段,基礎教育的目標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很顯然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對此有著顯著的幫助。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注重以學生為根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整個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做足大量的功課,更需要教師將這種教學方法建立在課本基礎知識和學生理解能力的基礎上[2]。例如在探究相同長度的線段怎樣圍成一個面積最大的圖形時,通過發(fā)給學生等長度的細線,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拼出自己認為最大面積的圖形。通過類比,不少學生發(fā)現,自己拼出的平行四邊形似乎面積看上去就不夠大,而長方形似乎面積比同學拼出的正方形又小上一點。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猜想,然后通過科學的計算方法,幫助同學驗證猜想,最后再通過實驗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等長度的線段圍成圓形的面積才是最大的。這種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動手能力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同樣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實施策略。
四、教學語言生活化
專業(yè)化的教學語言能夠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但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卻并不一定聽得懂。教材中的概念和理論已經令他們“暈頭轉向”,如果教師再利用大量的專業(yè)術語去講解,那么是起不到簡化知識的作用的。生活化語言更符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夠將難懂的理論知識詮釋得更加形象易懂。
如,認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3]。區(qū)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區(qū)分。又如把教學長度單位改成“長長短短”,教學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貨員”,比大小說成“排排隊”,等等,學生對這些生活味十足的課題知識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五、結束語
數學離不開生活,因為生活使數學變得更生動、更有活力;生活離不開數學,因為數學使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決起來更得法、更科學。教師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理念構建數學課堂,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幫助學生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數學知識以生活化的設計走進課堂!
參考文獻:
[1]蘇敏.小學數學教學中巧用生活素材之探索[J].才智,2014,26:205.
[2]梅梅.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111.
[3]宋寶和,宋乃慶.回歸生活世界,凸顯自主選擇――從兩個教學實例談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的自主選擇[J].中國教育學刊,2014,7(2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