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
摘 要:高中生學業(yè)壓力大,在長時間的高壓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緊張的教學節(jié)奏下,高中體育課堂如何提升自身教學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了當前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針對當前高中體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對有效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方法的可行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體育;體育教學;課堂教學方法;策略
新課標改革的大背景下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高中體育教師而言,其體育教學不僅要起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zhì)提升的作用,還要注重對于體育鍛煉的強度及方法的選擇,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壓力的舒緩。為了達到以上目的,高中體育教師就必須對體育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從而真正提升高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性。
一、現(xiàn)階段我國高中體育教學的短板分析
(一)體育課程的地位不高
高中生學業(yè)壓力大,課業(yè)緊張是高中教學中存在的客觀現(xiàn)實,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體育課程的地位被大大降低了,高中學校為體育課設置的教學學時非常少,往往一周只設置一節(jié)課,但是這短短的一節(jié)課時間也經(jīng)常會被其他課程占據(jù),這就導致了高中體育教師非常被動,無法按照自己的安排開展對學生的體育訓練,因此體育教師所安排好的體育教程往往無法正常開展,長此以往對于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會造成影響。
(二)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低下
當代高中生由于缺乏體育鍛煉,其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普遍較差,因此進行體育鍛煉后往往會出現(xiàn)呼吸急促、腰酸背痛等問題,這些生理條件上的限制使得高中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非常低下。除此之外,高中生嚴峻的課業(yè)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他們不得不拋棄體育鍛煉。很多高中體育課甚至出現(xiàn)了教師默許學生可以請假自習的情況,加之學生對于體育鍛煉不夠上心,最終就會導致高中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低迷,無法有效促進自身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
(三)教學手段較為枯燥
高中生的體育成績雖然不納入高考考核的標準,但是由于需要進行國家體質(zhì)測試,因此仍然需要訓練長跑、立定跳遠等規(guī)定項目。由于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時間非常有限,為了在短時間內(nèi)讓學生的體測成績達標,教師往往會采用跑圈訓練等方法讓學生進行體育練習,這種練習方法不但枯燥乏味,并且對于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要求也比較高,很多學生在訓練后都會出現(xiàn)疲憊的現(xiàn)象。教師對于體育教學手段選擇的不夠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高中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和體育素質(zhì)的提高。
二、促進高中體育教學課堂有效性提升的可行方法
(一)開展競技體育,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日常的體育課訓練上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普遍不高,但在校運會等競賽比賽中高中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熱情還是非常高漲的,因此高中體育教師應當善用高中生喜歡競爭拼搏的心理,采用體育競技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加強體育鍛煉。
例如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班級內(nèi)的男生普遍對于籃球運動很感興趣,因此筆者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開展了籃球競賽,讓同學間開展友誼賽,從而促進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有效增強,提高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參與度。
(二)提供多樣選擇,為學生的鍛煉創(chuàng)造條件
體育項目多種多樣,但高中體育課程中訓練的往往僅有跑步、跳遠等等幾項,這些項目的訓練相對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并不高,因此教師不妨轉(zhuǎn)變思路,真正認識到體育課程開展的根本是促進學生體育技巧的提升,選擇多樣化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體育鍛煉選擇。例如籃球、排球等都是非常容易開展的體育鍛煉項目,一些高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八段錦、易筋經(jīng)、太極拳等簡單的保健體育項目進行訓練,促進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真正提升。
(三)尊重學生感受,善用合理體育教學手段
在上文中所提到,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情況是不一樣的,如果教師一味采用枯燥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不僅會造成學生間的學習效果差異,打消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學生出現(xiàn)運動損失,對學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
(四)落實階段性教學。
所謂階段性教學,顧名思義其主要是指將教學進行分段,而不是像以往的教學一樣“一鍋端”,階段可以劃分為三段,第一階段教師可以將重點放在課題引入、理論知識講解、運動規(guī)范說明等方面,而第二階段時就可以適當?shù)倪M行體育項目的培訓,但力度不應過猛,可以圍繞羽毛球、網(wǎng)球以及籃球進行教學,一般來說,女生對羽毛球較為偏愛,而男孩子更喜歡打籃球,教師要注意男女生的差異,根據(jù)學生的能力以及愛好進行調(diào)整。來到第三階段時,學生們基本已經(jīng)具備了良好的體育素養(yǎng),能夠接受更高層次的學習內(nèi)容和訓練,如跑步、競走以及接力等,或是專業(yè)性較強的標槍、鐵餅等的訓練。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盡量不要讓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減退。
(五)充分利用體育教學資源。
體育教學是一項綜合性教育工作,其要求學生掌握理論,同時也要能夠把理論落實到實處,若要達到這一教學要求,教師首先要學生如何科學應用體育教學資源。體育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教材資源。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要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在此階段教師不僅要立足于學校教材,同時也要優(yōu)化選擇網(wǎng)絡教學資源,或是來自社會各界的資源,只有綜合各種教學資源,才能夠保證教學的全面性、實用性;二,體育場地與器械。體育教學不應完全受限于場地、器械,因此除了校方積極籌備相關器械外,教師也要懂得利用身邊的物體、環(huán)境使其成為教學工具之一。鑒于學生基數(shù)過大,高中部應對課程安排進行調(diào)整,盡量不要出現(xiàn)班級體育課相撞的情況,若實在安排不開,可以將相關課時安排成競技課,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場地器械等問題,也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以及班級榮譽感等。
結束語
當前高中體育課程的課堂地位偏低,學生學習情趣不高,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欠缺,針對這些情況,高中體育教師要從學生的現(xiàn)實體育鍛煉需求出發(f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體育綜合素質(zhì)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石振序.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13):213-214.
[2]劉娟.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8):177.
[3]母奉杰.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5(02):34.
[4]陸正江.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