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低年級的識字部分,遵循“識寫分流、多識少寫”的規(guī)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重點讓學生掌握寫字的基礎方法,再結合識字,使學生能夠使用常見的偏旁和筆畫順序。本文中對部編本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進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學建議,希望有利于教師使用好教材,能夠重視小學生寫字基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寫字習慣。
小學低年級 識字教學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6-0121-01
1.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識字特點和現(xiàn)狀
(1)特點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識字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其以識字為主,寫字為輔。該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識字和寫字任務分別是300個和200個。到了一年級下冊,其識字任務增加了100個,寫字任務數(shù)量不變。堅持了以識字為主,寫字為輔的原則,減少寫字任務和練字量可以降低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和阻力,進而確保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其學習能力的增強、學習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該教材根據(jù)北師大兒童字頻研究結果編撰,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符合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其次,該教材使識字方式更加多樣化,并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其包括哲理識字、猜謎識字、兒歌識字、歸類識字等多種識字方式。不同的識字方式具有不同的特性,能夠豐富小學性學習體驗,增加識字學習的樂趣,進而使小學生更加主動的進行學習。例如,在《小書包》的教學中,將小學生還沒認識字歸納到兒歌之中,通過兒歌的學習認識更多新鮮的文字,不僅能增加小學生對文字的記憶,還能提升學習樂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兒歌是根據(jù)兒童的認識能力和年齡特點制作而成的音樂,通過兒歌旋律,可以將陌生的文字轉變?yōu)橛幸饬x、有情感的情境,進而幫助學生記憶和學習。此外,該教材還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在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凸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與韻味。以《人之初》為例,其采用的是韻語識字法,課文內容展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快速掌握生字的同時,還能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感受中華民族的品德和思想,進而對小學生素質、涵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最后,通過不同渠道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加貼近。該教材設置了“語文園地”部分,該部分中設有“識字加油站”,這個模塊以留心日常生活,重視日常學習為核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通過多樣的方式和渠道認識更多的漢字,從而強化學生對生字的認識,增加學生的詞匯量。例如,在學習“眉、眼、口、鼻”等器官生字時,教材采用了我說你指的方式,教師說出字音,學生指出對應的文字和器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增加學生對文字的記憶,還能使學生正確的認識身體部位或不同的事物。此外,教材還將識字與數(shù)學相結合,運用“加”和“減”的方式使學生認識新的文字。例如,“走+卜=赴”、“肚-月=土”,這種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新漢字,還能使其溫習已經學過的漢字,扎實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這些識字方式和途徑都與日常和學習生活有一定的聯(lián)系,學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境和認知水平對文字進行學習和記憶,進而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
(2)現(xiàn)狀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堅持識字為主、寫字為輔的原則,教材通過識字單元、課文、識字加油站三種方式來教授學生認識新的文字。該教材將700個文字編撰在教材的一年級上下兩冊,在教材中,識字單元所占比重較大,其采用了很多識字方式,如,看圖識字、猜謎識字等等。課文識字部分可以將文字放在相應的語境當中,增加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使學生將學習的文字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不僅增加識字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增加學生對文字的應用能力。此外,還有語文園地、漢語拼音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屬于輔助單元,其用于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習趣味性,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升教學效率。
2.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改善建議
(1)強化情境的帶入
部編本教材中包含許多生動有趣的插圖,這些插圖能夠提升小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和認識。通常,由于小學生認知水平較低,小學生對生字的理解比較困難,所以對字的意思難以掌握。為此,教師要合理運用插圖,建立有效的情境教學,使學生在情境中掌握并記憶生字。如《四季》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中春草、夏蛙、秋谷、冬雪四副圖進行文字的講解,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文字的含義。
(2)加強學生的理解
在教材應用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認識更多新的文字,還要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深度,使其充分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古對今》的學習中,需要掌握12個新漢字,將這些漢字放入課文之中或將其去掉,使學生感受情境、意境的變化,進而強化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3)積極回顧與總結
漢字需要不斷的學習,隨著新知識的增加,舊知識會逐漸忘卻。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總結與回顧,確保學生對知識扎實的掌握,使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溫故知新的良好習慣。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加強小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其學習興趣,增加小學生學習文字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彩云.部編本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材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06).
[2]周潤芝.小學語文部編本教材的編寫特色及教學建議[J].文學教育(上),2018(05).
[3]韓秋菊.蔡志凌.部編本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材插圖中的“中國元素”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9(01).
[4]吳夢思.呂沙東.黃耘.部編版小學語文拼音教材文本解讀及教學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0).
[5]顧娟紅.淺談部編本集中識字課文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