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梅
摘 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經濟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新時期,教育對于國民經濟的重要推動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關注。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極為重要的教學科目,只有學好語文,才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群文閱讀是近年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它的出現給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思路,以及路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滲透和應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從群文閱讀的相關概念入手,對小學低年級語文群文閱讀的可行性策略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和論述,以期給未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fā)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群文閱讀;可行性
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有限,所提供的閱讀文章的數量往往是固定不變,因為文章數量的限制,導致一些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無法快捷、高效的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建立相應的閱讀能力。群文閱讀策略的出現打破了以往單篇文章閱讀的局限性,注重學生閱讀數量的積累、閱讀速度的提升,學生通過科學完善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豐富自己的語文積累,開闊自己的語文眼見,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增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展開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與探討,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相關概念綜述
何為群文?
群文是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重要基礎和載體。群文指的是為某一個議題服務的一組完整的文本整體。構成各個文本整體的單篇文章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群本本身是包羅萬象、無限延展的。
何為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是圍繞相應的議題,對其中包含的一組文本整體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和集體的建構,最終大家達成閱讀共識的過程。群文閱讀具有整體性、探究性、對比性的特點。所有的群文閱讀都圍繞著一個相對具體、固定的主題內涵,在閱讀的過程閱讀主體要不斷的利用自己的閱讀技巧,去讀懂弄懂文章的含義,同時在多篇文章的閱讀中,閱讀主體還可以通過對比,感知到文章與文章之間的差異性特點,從而形成完整的閱讀體驗。
何為群文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對某一議題的文章,開展的群文整體性閱讀。在閱讀之前,教師要對群文的內容進行梳理、整合、篩查;在閱讀之中,教師要對學生自主閱讀予以指導,讓學生更順利的開展群文閱讀,掌握相應的閱讀技巧,感知文章的內在含義;在閱讀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群文閱讀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點評,表揚學生的長處,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fā)展。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群文閱讀的可行性
1、明確主題,篩選契合主題的群文
做好群文的選擇是開展小學語文低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基礎。在進行群文選擇時,可以從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整合與梳理。文章內容可以細分為時間、人物、時間等多種要素,時間類可以納入“找春天”,人物類可以納入“田家四季歌”,事件類可以納入“狐假虎威”等;人文內涵可以從生命的多樣化教育入手,納入“樹與喜鵲”等,讓學生認識到自然萬物的多樣;表達方式可以從寫作題材入手,如構建以古詩詞為主的群文,將“村居”、“詠柳”等納入其中。
2、把握節(jié)奏,全面梳理文章的結構
在引導學生展開群文閱讀時,要注重對節(jié)奏的把握,全面梳理各個文章間的內在結構,讓學生在讀完一篇文章以后,對于同類型的文章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小學低年級課文“烏鴉喝水”、“曹沖稱象”都是有關智慧的故事,在進行這類文章的閱讀時,學生應該邊讀邊思考,要是自己處于這樣的境地,是否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思考自己是不是有更好的解決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讓學生的思維意識得到相應強化,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3、設計問題,展開群文的橫向連接
問題是閱讀思考的起點,在開展群文閱讀時,任課教師要善于提問,提問用該從群文閱讀的主體出發(fā),問題可以是比較性的、沖突性的,設計問題時要注意群文之間的橫向連接。例如在進行風景主題性群文的閱讀時,可以將“黃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溝”等文章進行相應的整合梳理,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地理風景介紹的思路和方法,提出比較設問,黃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溝的描寫方式有何不同?各自的奇特、美妙、富饒體現在哪里?作者分別用了怎么的敘述方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設置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群文閱讀的目的更加的明確,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語文閱讀的樂趣,感知語文學科的魅力。
結語
綜上說述,不難看出,在新時代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呈現出新的特點、面領著新的挑戰(zhàn)。小學語文任課教師一定要加強對群文閱讀的有效利用,努力奮斗、砥礪前行,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丁美霞.談小學低年級如何進行語文寫字指導[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112+116.
[2]劉金艷.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方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43.
[3]段佳妤.基于“語用取向”的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J].漢字文化,2019(18):122-123.